华润雪花(母公司华润创业)、青啤股份、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五大啤酒巨头的半年报已悉数出炉。就啤酒的销量来看,青啤股份创下了同比增长15.75%的高速度,半年销售了531万千升啤酒。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啤酒业的总体销量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来自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的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实现啤酒产销量2580万千升,同比增长5.6%,和去年增速差不多持平。
2009年,中国啤酒的新增产能一度高达820万千升。近年来,基本上每年以200万千升的市场消费净增长量递增。去年,全行业共消费了4654万千升的啤酒。
然而,记者算了一下,近五年来,啤酒企业累计新增产能1800万千升(扣减淘汰产能),产能扩张速度远超销量增长……
作为大众消费品,啤酒产能过多,要等待消费量的增加才能维持供需平衡。然而,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的人均啤酒消费量年增速并没超过5%。
“现在,先进生产力如先进生产线的过剩,才是我们担忧的。”8月上旬,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集团之间的恶性比拼和过度竞争,造成了新一轮重复建设,难以形成产业互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他表示,从产量和消费量来看,中国早已雄踞世界啤酒第一大国,但起步晚的中国啤酒工业尚处于发展成长的中后期。只有啤酒市场格局进一步稳定,巨头们不再一味追求市场份额和注重产销量,转而重视啤酒品质的提高,中国啤酒业才真正迈向成熟。
产能扩张广西样本
广西,在2009年成功跻身中国啤酒百万千升“俱乐部”。那一年,啤酒业巨头们跑马圈地,省内年产量上百万千升的省市有16个,主要集中在包括东部沿海在内的经济发达地区。
尽管产量不突出,但因地域劣势,销售封闭的广西,却成了各省市啤酒利润的排头兵。广西和山东、四川、辽宁、福建一直名列各省市啤酒利润总额的前五位。近5年来,广西千升啤酒利润高达400元以上,相比之下啤酒行业的生存底线为千升利润150元。
广西啤酒业高利润的主要贡献者是漓泉股份。7月22日,在桂林的漓泉啤酒厂,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漓泉股份的设计年产能150万吨(指万千升),去年我们卖了125万吨(指万千升)啤酒,产能利用率高达83%。”
产能发挥淋漓尽致,让漓泉股份成为了广西啤酒老大,坐拥80%以上的市场份额。知情人士透露,在广西百色,漓泉股份甚至不用促销费用也能卖10多万千升啤酒,实现其一半左右的利润。
漓泉股份于2002年被燕啤股份控股,从而成为燕啤的主要利润来源。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