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国际啤酒业内突然又掀起了有关并购的讨论,主角不是百威英博,而是SAB米勒和喜力,它们分别是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啤酒生产商。有意思的是,这次“曝光”是在喜力控制人喜力家族摆出“黑脸”、以保持独立性为由拒绝之后,国际媒体指出,SAB米勒正在评估接下来的行动。目前,SAB米勒和喜力在中国内地都有大量业务。
“不可行”
根据彭博社的独家报道,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在过去的两周SAB米勒向喜力提出要约收购,根据安排控制喜力啤酒的喜力家族将成为合并后公司的大股东之一。不过,喜力家族并未答应,SAB米勒目前正在评估下一步的行动。
对于上述说法,喜力在阿姆斯特丹总部随即发表声明,证实了SAB米勒递出了橄榄枝。
喜力的这份声明说,为回应媒体9月14日有关猜测,喜力公司证实有与SAB米勒接触,内容有关对喜力的一项潜在收购。在咨询了公司的大股东后,喜力的结论是SAB米勒的建议并不可行。
声明说,喜力家族已经知会SAB米勒,喜力和喜力控股公司有意让喜力作为一家独立公司保留其传统和身份。喜力家族和喜力公司的管理层有信心公司将继续增长和实现股东价值。喜力还进一步表示,无意就上述声明中的内容,再公开作出进一步的回应。
在作出上述表态之际,喜力的股价下跌2.17%,SAB米勒也下跌0.41%。彭博社说,SAB米勒正在评估下一步的行动,尚未明确是否还会接触喜力家族。该社表示,喜力家族坚持反对任何出售,因为他们希望保持对这个规模达到340亿欧元的啤酒巨头的控制力。
资料显示,喜力家族透过喜力控股拥有喜力50%的股权,墨西哥的FEMSA公司则持股12.5%。
对于SAB米勒突然提出这起收购,国际分析更倾向于看到百威英博在背后的“推动”因素。
彭博社引述分析师指出,SAB米勒长时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百威英博的收购目标。如果SAB米勒想保持独立性,其中一个方法是收购喜力。一旦收购成事,SAB米勒的销售额将增加250亿欧元,并强化在新兴市场的表现,包括南非、墨西哥等。
路透社昨日晚间的报道也把事件和百威英博有意收购SAB米勒联系起来。报道说,有关后者的传言近几个月来一直在流转,原因是百威英博作为一个激进的并购策略奉行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它新近的收购。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双方的洽谈在过去的一周进一步加强。
喜力是西欧最大的啤酒生产商,而SAB米勒通过长期以来的并购,从一家南非小型公司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啤酒生产商,不过和其他啤酒商相似,该公司在欧洲和北美的业务遭遇到困难。而由于汇率的的问题,抵消了新兴市场啤酒增长带来的收入。
纽约时报今天的分析认为,喜力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依然独立的啤酒生产商。假如SAB米勒能吞下喜力,那么按照市场份额来说,该公司的体量能翻一番,并增加百威英博收购SAB米勒的难度。不过如果吞不下,那么它依然可能是百威英博的猎物。
据悉,SAB米勒和喜力公司在中国内地都拥有大量的业务。SAB米勒持有华润雪花啤酒49%的股份,2006年起,华润雪花连续8年成为中国销量最多的啤酒并在2013年收购了深圳的金威啤酒;而喜力2012年并购了新加坡的亚太酿酒集团(APB),目前在嘉善、广州、海南三地布局了酿酒厂,生产喜力、虎牌和力加啤酒。
回想起2008年,当时的英博提出收购百威母公司A-B,起初同样遭到拒绝,理由是“报价偏低”。其后,双方经过一个月“混战式”的讨价还价,最终英博提高叫价,以520亿美元搞定A-B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