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西部电子商务界的盛宴在成都开席-----2014西部电子商务发展高峰论坛上,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云集,本土商业大佬齐聚。
然而,在200多家参会企业的名单里,却很少看到本土制造业企业巨头的身影。这也折射出一个现实----四川省生产制造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还不到四成。
盛宴的缺席者
台上,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京东集团副总裁马健荣侃侃而谈;台下,200多家本土企业静心倾听。早上9点开始的论坛,8点半已经坐满,连过道都站满了人。
200多家参会企业名单里,电子信息、通信、金融、商贸、餐饮、物流等行业的企业积极踊跃。四川本土的制造业企业,只有长虹、泸州老窖等少数几家。
缺席论坛或许偶然,但数据更具说服力。2013年“双11”当天,四川买家创造了17.7亿元的交易额,位居全国第六,西部第一。然而,四川卖家的销售却不到3亿元。同样是去年,四川全省进出口包裹比例为3:1。
四川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突破1.5万家,生产制造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近40%,商贸流通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70%。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的电子化率偏低。
三组数据,指向同一个问题——卖出去的少,买进来的多。
困惑的旁观者
制造业企业为何缺席?
华润雪花啤酒四川营销中心销售经理童晟向记者倒起了苦水:“我们今年年初跟天猫、京东合作,开了网店,但是说实话,除了世界杯期间,平时几乎没什么销量。”童晟分析,啤酒笨重,配送比较麻烦,通过第三方平台网店销售的模式,制造业企业议价能力差,利润非常低。
好医生药业电商部经理耿健铭表示,四川的传统医药行业对启动电商的反应慢,主要受限于药品电商执照的数量控制,四川目前只有两家企业拥有“牌照”。
在升达林业公司总裁向中华看来,公司的地板产品也不太适合做电子商务。
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春轩分析,当前网站热销的商品主要是服装家居、鞋帽箱包等,而四川的产业结构偏“重”,化工重装等占据大头,这些产品不太适合做网上销售。酒水、土特产等商品也没有形成网购的气候。因此,电子商务狂欢,四川本土制造业企业多成为旁观者。
时代的跟随者
“卖不出去东西就不搞电子商务?”西南财大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教授帅青红反问。在他看来,四川本土制造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不积极的根本原因是认识不到位。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门生意,也不能等同于网络买卖,而是一种理念,一个时代。发展电子商务,重要的是要有互联网思维,就是要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
成都百年宝诚商贸有限公司CEO罗恒认为,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现代企业,核心都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企业要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了解消费者需求、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渠道,而不只是一种产品销售平台。
川茶集团品牌中心副总监王书法同样认为,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让企业产品“触网”,而是对整个企业的一次全新“再造”,包括产品结构、生产模式,甚至管理体制都要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真正坚持“顾客就是上帝”的信条。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