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葡萄采收季,本应开始忙碌的中小酒庄却因行情下挫产品滞销遭遇资金出逃。北京延庆某酒庄正四处联系卖掉酒庄,这家企业顾问为中粮总酿酒师,葡萄藤是由昌黎长城酒业移植的20年老藤。从技术到原料皆属上乘的酒庄却面临老板撤资的窘境,这似乎代表了国产小酒庄的某些困境和现状。但另一方面,鉴于酒庄投资成本高、回收慢,不少中小酒庄开始寻找新利润点,以求走出葡萄酒经营的困境。
酒庄酒成本高收益慢
这几年国内葡萄酒市场发展迅速,各个产区的酒庄也建设很快,但不可否认,其发展程度同样表现出各有千秋的局面。比如新疆产区,地域辽阔,通常酒庄动辄上千亩,而在河北、山东产区,酒庄规模则要小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中小酒庄反而船小好调头,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带,酒庄在葡萄园上的投入大,成本高,葡萄藤年纪轻,酿出的葡萄酒质量并不高,规模小并非坏事。
据行业知情者透露,许多酒庄会从国外进口原酒,进行简单的处理,就可以灌装上市了。这些原酒一般来自新旧世界,法国、西班牙、澳洲以及智利、阿根廷等国家,便宜质量又好,何苦非要圈上那么多葡萄地辛苦酿酒,况且酿出来的葡萄酒品质还不能够得到保障呢!
这当然只是一部分酒庄经营者的心态,仍然有不少酒庄经营者怀揣理想与情怀,要做出属于自己风土的中国葡萄酒。
定价偏离市场
欧盟国际葡萄酒硕士、南非好望天界庄园中国区业务发展经理姚尚勇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1亩葡萄园出产0.45吨葡萄,大概有五六百瓶酒,100亩下来便是五六万瓶。
有酒庄负责人感慨,一二百亩或是二三百亩的中小酒庄,酿出的葡萄酒往往抵消不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小酒庄就会把葡萄酒卖得很贵,这也是国产酒庄葡萄酒性价比相对低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