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白酒的领军品牌,其主流产品的高端的定位、近千元的售价符合了国人对白酒品质的追求,这也让不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也造成了一些经销商、茅台子公司的自发虚假宣传和促销以及假酒横行。
与频繁曝出的触目惊心的假酒案相比,茅台、五粮液等名酒的“假酒风波”更受关注,也对整个酒行业造成极坏的影响,早在去年12月底,唯品会的茅台售假,最后唯品会只得关闭整个白酒业务,还有近期曝出的安徽芜湖养猪场被查出大量高仿五粮液,涉案金额超亿元。
事实上,茅台对于打假问题也是遮遮掩掩:发一纸声明,澄清一下事实,自身撇清干系。2016年1月5日,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发表声明提醒消费者,若发现市场终端价格低于850元/瓶时,可能涉嫌低价倾销及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要谨慎购买。
不过茅台集团一直有着自己严厉打假的姿态,曾对外表示:“茅台打假工作一直在进行,从未断过,仅仅在2015年,维权费用支出就超出了2.2亿元。”
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一直对打假很重视,其实茅台一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开展茅台酒打假保真工作,在各个省会城市都设有茅台酒鉴定服务站,每周六免费为大家提供鉴定服务,希望消费者如果发现假冒茅台酒,及时向当地工商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反映,买茅台还要去官方授权渠道。
电台卖酒——李逵变李鬼
电台卖酒从一开始就被业界所诟病,因为缺乏监管,造成虚假宣传,夸张宣传泛滥,“厂家直销,限量供应,甚至‘99元一瓶茅台’长期在地方电台播放,这一渠道购买到的酒大多打着茅台的旗号,大多为贴牌酒,并不是股份公司的茅台酒。”熟悉高端白酒营销及生产的深圳世界观品牌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一颖表示。
“一般地方电台卖酒都是当地经销商的自发行为,也不排除是茅台子公司的自发行为。”茅台相关负责人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也是为何会要求子公司要加强管理,对外保证集团共同立场的原因。
“不是公司不允许电台卖酒,而是要合情合理,不能混淆视听,不能影响茅台及其系列酒的销售。”上述负责人强调。
尽管上述负责人在陈述电台卖“茅台”酒虚假宣传原因时,将茅台股份公司本身撇得干干净净,但谢一颖不这么认为,“茅台对外宣称要治理的电台卖‘假酒’并不是和自身毫无关系,例如茅台的贴牌产品一般都是茅台保健酒公司和茅台技术开发公司等子公司所生产。”
对此,有茅台经销商更是将茅台此番大肆宣扬的打假行为形容为“贼喊捉贼”。“完全可以摒弃‘假酒’的说法了,在电台和电视台这种公开场合卖的不可能是假酒,肯定是茅台授权使用商标的,但商标授权中间具体倒卖过多少环节就不明晰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经销商自发行为、贴牌产品导致低价促销乱象还是茅台口中的“假酒”,最终如何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是目前各酒企需要做的。
从一定程度可以看出,电台卖酒曝出的虚假广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茅台子公司的诸多管理漏洞。茅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不时对全国各地电视台、电台和网络媒体上假借公司名义的销售虚假广告追究法律责任,在产权制度层面,采取“通过划转、转让等方式将保健酒业公司、技术开发公司、葡萄酒公司等子公司的酒类业务全面转移至习酒公司,规范管理”。
假酒利益链条繁杂 治理难
除了电台卖酒受人诟病之外,茅台等名酒在实际流通环节中真假掺杂售卖问题也备受关注。
记者在网上搜索高仿名酒,网页充斥大量制假售假联系方式,记者随后加入一个QQ群,群主范力(化名)随后推给记者一段信息,“本公司专业生产批发高仿茅台酒,高仿五粮液,高仿国窖1573,高仿剑南春,高仿水井坊,高仿洋河系列(高仿海之蓝,高仿天之蓝,高仿梦之蓝)高仿红花郎,高仿舍得酒等”。
“一般人辨认不出来,因为茅台酒每一批的口感并非百分之百一样,茅台的香味也能调出来。”范力告诉记者,他从事假酒销售多年,现在检查严了很多,“太危险。”不过,范力称,他并不在贵州,而是在北京。“我做茅台15年的时候,有时用董酒15年,有时用茅台镇的3年老酒。”
有知情名酒造假行情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瓶假茅台酒生产成本一般在150元左右,但制假者往往以数倍的价格卖出,利润极为丰厚,目前制售假酒已经形成制造假冒商标、假冒酒瓶盖、收购贩运高档空酒瓶、餐饮酒行销售等多个环节参与的灰色利益链,在实体店、商场酒店都存在着真假酒掺着卖的情况,这些有意为之的售假,消费者很难鉴定出真假。
“不少卖假酒的就是通过QQ和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寻找买家,然后以货运托运方式将假酒卖给酒业经销商,过程比较隐秘,并且每次量不大,很难取证。”上述知情人士称。
一位茅台经销商也对记者表示,有一些经销商会助纣为虐,会掺着假酒卖,加上茅台、五粮液大都是礼品形式送出,周周转转,消费者遇到假酒也很难找到根源。
“假茅台横行与茅台经销商的放纵有关,而为打击市面假酒,贵州茅台也曾使出各路招数,但收效不大,比如用直营店逼经销商维护茅台,试图加强终端控制,但这些提高渠道和终端控制力的举动,却受到了外界的争议。”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茅台庞大的职工网、亲源关系也使得茅台市场流通的假酒较多,有熟悉茅台镇的业内人士曾告诉记者,在茅台镇大大小小的酒厂中,70%为茅台内部员工或曾经的老员工所建。而且彼此关系密切,大多沾亲带故。众多本地小酒厂、作坊大都打着茅台的擦边球。
上述茅台经销商还表示,“事实上,现如今的假酒要少很多,因为酒难卖了,但名酒造假还是有很多,但酒厂层面并不会热心去打假,因为公开出来,传播出去,对自身品牌还是有一定伤害的,所以打假对茅台等知名酒企一直是不愿提及的痛。”
据记者了解,茅台的打假制度可以追溯到1984年,近年来更是对外宣称每年要花上亿元经费进行打假。
电商平台——假酒另一个“温床”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