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上市公司三季报出炉之后,各家媒体都有自己的解读,酒业家团队觉得不妨从一些不太受关注的角度来做一些解读。
1.贵州茅台接受经销商使用承兑汇票打款
截止9月底,贵州茅台的应收票据金额达到11.59亿元,比2013年底的2.96亿大幅增加291.38%,创下近年来的最高点,贵州茅台在三季报中表示,应收票据增加主要是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办理销货增加所致。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出公司罕见的对部分产品的销售提供了账期,为减轻经销商资金压力开始接受和增加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给经销商打款提供杠杆,给予部分经销商现金周转的宽限期。这也反映贵州茅台导向在总收入目标上,愿意投入更多费用和放宽票据来实现收入增长。
去年至今,五粮液的收入质量备受质疑,其相当数量的经销商从以前的现金打款改为通过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打款,应收票据金额屡创新高,反映出的经销商资金压力和厂家要求经销商回款之间的巨大矛盾。
2.五粮液前三季度营收逐季下滑
三季报显示,五粮液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46亿元,比去年第三季度下滑40%,环比今年第二季度的68.44亿元亦出现大幅下滑。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3.13亿元,同比下滑52.36%,环比今年第二季度的22.53亿元下滑超四成。对比五粮液今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86.76亿元、净利润37.86亿元来看,五粮液今年以来三个季度的业绩呈现逐季下滑的趋势。
3.泸州老窖低档产品收入贡献超过50%
泸州老窖最新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泸州老窖高管与投资者交流时表示,从2014年前三季度来看,低档产品收入贡献已经占到50%以上。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泸州老窖在产品布局上的重点转向低档化,泸州老窖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仍然是中高端。
4.洋河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企稳
洋河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23.05亿元、39.83亿元,同比增长-5.73%、-11.5%,2014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收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6.52亿元、11.28亿元,同比增长0.26%、-7%。
平安证券评价:大酒厂中,洋河单季营收降幅逐步收窄,至2014年三季度基本持平。洋河的得力措施包括:2013年初就调整营销重心,产品上往低价位海之蓝倾斜,力推更低价格的新品,渠道上向商务倾斜,并明确细化具体操作措施;2013年上半年及时下调对经销商和销售人员考核任务,稳定了队伍;2014年上半年及时上调了主力产品渠道利润率,稳固了渠道。行业剧烈调整之时,洋河作为一家体量庞大中高档白酒企业,如此之快企稳充分展现了管理的优势和作用。但白酒行业调整刚棋至中盘,尤其是100-500元零售价这一区间竞争可能加速恶化,难以缓和。
5.汾酒净利润率仅13.65%创2008年以来新低
山西汾酒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09亿元,同比下滑43.27%,实现净利润3.99亿元,同比下滑66.39%,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收入7.10亿元,同比下滑42.78%,实现净利润3851.79万元,同比下滑80.77%。前三季度净利润率仅有13.65%,创出2008年以来新低。
6.东部沿海和中西部酒企报表表现出现分化
以山西汾酒为例,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30.09亿元,同比下降43.27%,实现净利润为3.99亿元,同比下降66.39%,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10亿元,同比下滑42.78%,实现净利润3851.79万元,同比大幅下滑80.77%。今世缘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21亿元,实现净利润5.65亿元,仅分别下滑6.43%和5.78%。
平安证券认为:从区域角度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可能是导致调整出现滞后性的重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整风运动前政务及相关需求占比较低,民间和商务需求的增长可以弥补政务需求的下滑,因此2014年白酒需求有企稳的迹象。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整风运动前中高档酒中政务及国企需求占比高,民间消费能力较弱,13-14年整风运动的影响从政府到国企逐级展开,而民间消费基数太低又无法弥补中高档白酒需求的下滑。
2014年在草根调研中看到,茅台的需求在东部沿海区域和贵州就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洋河所处的江苏省商务和民间消费能力较强,2014年上半年省内收入降幅明显收窄,同处江苏的今世缘上半年省内收入也仅下降7%。
网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