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出好酒,多彩贵州迎贵人。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水质优良,多出佳酿,是我国最重要的酿酒基地之一。据现有资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贵州一带就有酿酒历史,贵州酒史,可谓源远流长。贵州白酒,以其酒香醇冽,风味独特而颇负盛名,元明以后,特别是在清代三百年间,贵州酿酒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时至今日,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以下简称“酒博会”)在贵州贵阳召开,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了贵州以及中国白酒文化,为我国酒业发展搭建了机遇平台,有力地推动了贵州及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酒博会“邂逅”试验区,大发展迎来大机遇
2016年8月15日,在第六届酒博会即将开幕之际,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试验区由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以及开放式扶贫试验区三个部分组成)。作为一个曾经最为封闭落后的省份,国务院的决定让贵州省获得了大开发、大开放的难得机遇,这一机遇的获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贵州自身基础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得益于贵州省开放意识的迅速提高,更得益于贵州省外经贸工作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逆势而上、有所作为的贡献。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时期,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放缓。贵州省主动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刺激内需,加大开放,在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外贸、外资、外经年均增速均高于30%,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达54%,包括美国高通、惠普、富士康在内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贵州。
贵州省政府副省长卢雍政表示:我们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矢志不渝的打造对外开放的各类平台,聚焦开放创新。五年来,酒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东盟教育周、数博会等一系列响当当的开放平台在贵州大地应运而生,如同一扇扇明亮的窗户,引资引智,引人才,外面的精彩滚滚而入,推动了贵州快速发展。
酒博会即是贵州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举办的首个国际性酒类博览会,也是贵州省历史上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上升到国家层面、面向全国全世界的大型国际性专业展会。旨在推动中国酒业走向世界,成为全球酒业和经贸投资专业交流平台,并将集中展示中国酒业发展、贵州投资环境、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加深国内、外客商对贵州的了解。
2011年以来,在商务部及其他国家部委、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酒博会规模弘大、成果丰硕、盛况空前,充分展现了国家级展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推进了酒业发展以博览、推介、交易的形式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推进酒业文化传播,打造酒业经济新节点,借鉴分享世界先进的酒管理文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全球前瞻性的眼光,共同促进酒文化的传承,酒产业的发展、壮大。
回顾历史,酒博会乘势而发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中国白酒是全球公认的蒸馏酒发源地之一,从发源至今,中国人民持续不断地改造酿酒工艺,精益求精、不懈追求的精神,让我们生产出了无数流芳百世的名酒佳酿。贵州作为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是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重要一极。无可复制的地理条件、微生物资源,成就了贵州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和独一无二的酿造工艺,也使贵州有“黔人善酿”的美誉。
白酒作为贵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推动贵州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两年,在白酒行业发展缓慢的大环境下,贵州乃至中国白酒要想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走出一条生存与发展的康庄大道,开拓出白酒市场的大好新篇章,缺少一个契机。酒博会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世界大舞台。
2011年8月18日至20日,首届酒博会成功举办。26个国家和地区、28个省(区、市)、16个国家部委、5个行业协会、7个驻华使领馆、1854家企业、近1.2万名客商参会参展,其中酒类参展企业820家(国内酒类参展企业632家),参展客商3000余人、采购商5374人。境外酒类参展企业188家。完成酒类贸易合同共1867个,贸易总额497.4亿元。参加集体签约仪式企业100家,签订酒类贸易合同50个,签约总额116.0088亿元。省内外各界人士近20万人参观了展览。
2012年9月9日第二届酒博会开幕,15个国家部委和单位、31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4个对口帮扶城市、43个国家和地区、9个驻华使领馆、5个国外友好省州政府代表,近2万名客商、86家国内外新闻媒体近295名记者参会参展,其中酒类参展企业1346家,比首届酒博会增加526家,参展客商7000多人、采购商6000多人。现场集中签约酒类贸易合同50个,贸易总额106.94亿元,其中出口贸易项目4个,贸易总额18.96亿元,进口贸易项目5个,贸易总额10.05亿元,境内贸易项目41个,贸易总额77.48亿元。展会期间酒类现场销售和贸易洽谈活动也十分活跃,现场签约金额达73.7亿元,比上届酒博会增加了5倍多。此次展会境外参展企业662家,分别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酒类进出口贸易额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参展。
2013年,第三届酒博会有860多家境外参展商,涉及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38个葡萄酒主产区和酒类消费大国及地区,占全部展商的55%,较上届酒博会增加30%以上。展会期间现场签约金额达29.6亿元。我国酒类企业共与各国客商签订酒类进出口贸易合同共241个,是上届的4倍,贸易总额达6.92亿美元。国内参展商600余家。四川、湖南、河南等13个省份搭建省区市形象馆。参会采购商企业近5000家、6000人,较上届增长60%以上。
2014年,第四届酒博会参展商和采购商共7400余家,约18000人。参展商1400余家,约6000人,其中,境外902家,约1000人,涉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40个国家和地区;省外150家,约1000人,来自四川、广东、山东等21个省(区、市),甘肃、内蒙、青海、陕西、江西、安徽、浙江、四川、黑龙江、宁夏等10个省(区、市)搭建了省区馆;省内近400家,约4000人。采购商7000家,约8000人。第四届酒博会签订投资类项目258个,投资总额2020.9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比上届酒博会增长了13.7%。其中第一产业项目15个,投资总额18.4亿元;第二产业项目98个,投资总额610.3亿元;第三产业项目145个,投资总额1392.2亿元。签订贸易合同3356个,比上年增加600个,实现贸易总额1042.85亿元,比上年增加442.13亿元,增长了73.6%。展会现场参观采购观众22万人次,现场贸易成交总计29.9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