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白酒迎来了漫长的消费淡季,如何把自己的白酒产品卖出去,成为业内思考的问题之一。而走过10年黄金期后的白酒产业则出现了另一个现象,随着上一代奔走商海的酒企掌门人年龄老去,“酒二代”逐渐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不过,时尚、前卫、智慧的“酒二代”却在掌握不了经济大权,品牌发展又面临行业盘整,如何做好自身品牌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近日,仁怀酱门会将用众筹的形式,集中“酒二代”优势资源,推动酱香型白酒产业保持良性发展。
“酒二代”困惑:无经济大权 放不开脚步
2012年下半年开始,无论是酒业大佬还是作坊式的酒厂老板,还是贴牌酒业公司,或多或少都有酒难卖的同感,面对迟迟不前甚至销售业绩逐渐下滑的现实。
而在这一背景下,在酒行业拼搏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少酒老板,也随着年龄的老去不得不考虑如何将企业放手给下一代去经营。“马上就70岁了,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到处跑,还是希望他们(指子女)来做!”仁怀市曦凤园酒厂董事长梁锦夫说,从国企到自己办厂做酒,30多年的时间与酱香型白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时间不等人,年纪大了精力逐渐下降。
与梁锦夫一样,如何将企业转给下一代,成为这些酒企掌门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梁锦夫担忧的是,年轻气盛的子女们始终没有让他放心,尽管2010年他就让小儿子做公司总经理,5年来儿子的经营他看在眼里,却担忧在心,“产品品质把控,市场客户对接,区域市场趋势准确判断,都是个问题!”梁锦夫说,对市场的掌控不准,是他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为此,儿子从生产到开拓市场的整个过程,他始终全程参与,“一百个一万个不放心!”
而他的担忧,却成为儿子梁谨涛的一块心病,财政不放权,总觉得自己出去有太多的羁绊。“父亲怕上当受骗可以理解,但每花一分钱都得经父亲签字,这个总经理当得也有些不自在!”梁谨涛说,他尽管知道父亲迟早都会完全放手让自己去打拼,但“他们始终对新的渠道、思维很难了解!”
梁氏父子仅是成百上千酒商中的一个典型,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不少酒二代有着梁氏父子的困惑。“放手了几年,结果品牌不但没有打开,销售业绩也迟迟不前!”贵州某酒厂负责人蒲先生坦言,曾经放手给女儿打理两年时间,没想到年轻人的耐心总是太有限,“动不动就与这个经销商毁约,更改那个包装!”看起来总是很纠结,只好将权力暂时收回来。
业内支招:众筹平台助推产业发展
不过,尽管“酒二代”与上一代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但绝大多数酒二代还是传承着父辈做酒的准则。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是酒业的新一代。”这句话成为不少酒二代的宣言,他们用青春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或多或少有经济、人事等大权不在手的烦恼,也有经验不足的困惑。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将采取多种渠道为酒二代搭建发展的平台,共谋产业的良性发展。
“他们一方面没有父辈那样丰富精准的酿造、经营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大权不在手的尴尬,这就需要一个平台的合理引导,帮助他们的同时推动产业良性发展!”在广东、贵州等地开创酱香型酒的会所酱门会掌门人杜应红表示,在酱门会前期通过膳食与酒文化带动酱香型白酒全新消费理念之后,酱门会将采用众筹的形式,集中“酒二代”的优势资源,共同打造宣传、推广贵州酱香型白酒的平台,帮助“酒二代”更好地完成祖业传承。
杜应红称,不少“酒二代”因经验、技术等的欠缺,让上辈不放心全部放权,导致施展空间受限。酱门会以众筹的方式,将30%的股权转让给这些“酒二代”,以通过酱门会这一平台探索贵州酱香型白酒的未来路子,实现产业良性发展。不过,推动产业发展不是一个平台的事,而是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整个行业的参与,贵州白酒突破现有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甚至更高均有可能。
金黔在线-贵州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