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个非凡之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品牌赴美参赛载誉百年……当举国上下翘首期盼和拥抱一系列盛世盛典之际,突发奇谈怪论:茅台(600519,股吧)酒在百年赛会上得的是银奖,并非金牌;……一石击起千层浪!
笔者酷爱国酒,因它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名酒;景仰百年前走出国门的先哲为中国赢得的荣耀,由此致力探索民族品牌成长历程、寻觅巴拿马万国赛会夺金史迹,两赴旧金山,著文数百万言,有一定知情权与发言权。该言论拼凑了零散史料和为已所需的咨询便大面积传播,其出发点及表述尚不具有客观与中立性。是哗众取宠,还是资本之手在背后作祟?
为还原历史真相,净化舆论环境,彰显中华民族品牌百年激荡与百年辉煌,笔者不得不表达一家之言,以正视听,亦正文风。
观点一
以茅台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在万国赛会上为中国人赢得了喝彩,它是客观存在,它是一座难以撼动的永恒记忆与历史丰碑。
什么是“金”?金是形而下的,又是形而上的;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恰如万国博览会之“万国”,它是具象的,又是宏大的;它是写实的,又是写意的。《申报》载:参赛四十一国。实则31国。万国何在?岂不是美国政府与赛会组织者也造假!万国,泛指多国,世界。金,即金奖、金牌,亦为科技含金和人文真金、诚信真金、液体黄金及久盛不衰的全球美誉度与公信力之金。
茅台造酒公司参赛品茅台酒即公署酒是否夺金?
史载,赛会设奖六等,获奖顺序:一等奖(甲)大奖章;二等奖(乙)名誉奖章;三等奖(丙),奖词(无奖牌);四等奖(丁)金牌奖章;五等奖(戊)银牌奖章;六等奖(己)铜牌奖章。1939年7月初版的《贵州经济》载:“曾于民国四年世界物品展览会,荣和烧坊送酒展览,得有二等奖状奖牌”。1954年,茅台酒瓶背标上书“曾在巴拿马赛会评为世界名酒第二位”。显而易见,茅台获奖等第高于金奖,茅台人却低调含蓄地在对外宣传中兼用了“金牌奖章”(与四等金奖同名异级),以融合中西文化对“金”的认知与解析,并赋予“金”更丰富深邃的内涵。是为人文关怀,又为商业智慧。
中国赴美赛会团长陈琪在1915年9月3日宴请美国驻华大使芮恩施等政要的演说中称:“中国赛品共得大奖62枚、名誉奖章64枚、金牌奖258枚、银牌奖337枚、铜牌奖258枚、奖词227枚,共计1211枚”。按上述说法,各奖总数1206枚,当即误差5枚。另一位参赛人屠坤年在《1915年万国博览会游记》中载,中国共获奖1211枚。这个说法,被广泛引用。“即使权威如陈琪者,在其演说以及书中所列获奖数字,相互抵牾之处就有不少。部分申报的赛品,说明文中只有英文品名而未配中文,令人一头雾水,翻译误差大,难免张冠李戴……中国赛品获奖全部名录,最权威的还是陈琪主编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601099,股吧)博览会纪实·各省得奖单和各省得奖数目表》。但其所载中国获奖赛品,有一部分是根据英文名单回译而来,导致不少错误,因为时间过久,现在要想完全厘清当年获奖事实真相,已几无可能。”(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之《巴拿马博览会成“中国制造”嘉年华》,2015年3月15日第6期)。
笔者试着求证、澄清“几无可能”的获奖真相:
公元1915年,走过“千年未有之变局”与“千年未有之强敌”的中华民国政府,在推翻帝制仅3年之百废待兴、乱象叠现的国势下,竟难以置信地回应了美国政府的邀请,悉心组织来自全国19省10万余参赛展品走出山坳,走出封闭,走出国门,沿海上丝绸之路远赴美国,在旧金山淘得真金。从此,中华民族工商业赢得了一次世界级的亮相,学习与升级。
8月评奖揭晓,兹因茅台酒经碎瓶溢香的轰动效应,故由评审会授予金牌金奖。1916年6月,美国南加州又在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圣迭戈举行“巴拿马通航加利弗尼亚国际博览会”,茅台酒再次荣获金奖。1916年金奖虽同样极具含金量,却被1915年金奖光茫掩盖,多被人遗忘。(摘自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之《大国酒魂》)。
亲临赛会的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在其后的《张裕葡萄酒》中追述:巴拿马万国赛会,张裕、茅台同获金质奖。1936年赵恺、杨恩元纂《续遵义府志》(卷十二“物产·茅台酒”刻本):“前志,出仁怀茅台村……往年携巴拿马赛会得金奖,固不特黔人之珍矣。”
英国久富盛名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载:“中国茅台镇酿酒历史悠久,18世纪中叶就有酒坊20家,20世纪初茅台春和茅台烧春已列入于世界名酒之林,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名酒美誉历久不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发行,2007年再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之《大国酒魂》)。”
观点二
史海捞针般地发掘、甄别了上述原创文献,另有许多回忆与事件,皆为佐证;那“智碎酒瓶香天下”的茅台传奇,更成为众多酒家争相仿效与传唱之炒作热点;而形成共识且世代口碑相传的,仅此一家。
中共十三大代表,红军女战士李坚真回忆:“我们长征路过茅台镇时,喝了当地的酒,红军的疲劳全消失了……周恩来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后,问我们这是什么酒,我们都不知道。他告诉我们:"这是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茅台酒啊!"(太白文艺出版社1995年之《钓鱼台国事风云》)。”
1935年,距1915年万国赛会仅20年,以周恩来的阅历、见闻与视野,必然详知这一国际盛事。这一年,贵州茅台(600519,股吧)与史诗般的红军长征结缘,为遵义会议祝捷,为四渡赤水的红军将士助威。此后,茅台成为“开国第一酒”与中国八大名酒之首,并升华为国宴酒与国酒。它是金奖茅台积淀与延伸的创史之金,开国之金!
上海在申办世博会的公关宣传中亮出一张王牌:请来国际展览局官员参观特意设计的“茅台碎瓶夺金”雕塑,以表示中国与世博会已有近百年渊源;久远而生动的往事感动和震撼了国际展览局官员……上海继北京申奥成功后也赢得了世博会主办权。茅台酒当之无愧地成为上海世博会庆功酒。
其时,上海专设了“中国与世博会”展览,详细介绍了中国参加世博会的主要历程和重大事件,一个精巧的标示牌记载了茅台酒的故事:“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中国茅台酒参展。平实的包装,谦逊的宣传姿态,使得茅台酒几乎被人忽略。中国参展商灵机一动,故意失手,摔碎酒瓶,"乒"的一声,酒香四溢,令观者闻香而知醉意,纷纷品尝。茅台酒遂获得金奖,评为世界名酒。碎瓶之举,作为一次成功创意,在城市间流传。此处还有3幅照片,一幅是茅台酒在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得的奖章;一幅是1972年周恩来总理用茅台酒招待尼克松的情景,一幅是2002年3月14日国际展览局考察团团长卡门·赛雯在中国考察期间打开茅台酒瓶时的照片,称其“"为茅台酒续写了新的篇章"(《贵州日报》2003年9月19日之《上海宣传世博会贵州茅台酒成为一个亮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