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2015年青花瓷酒封坛大典山西召开
·茅台空瓶灌装黑窝点日赚50万
·澳洲葡萄酒出口上涨8%
·预调酒大佬锐澳陷库存泥潭
·白酒行业新星百家尝酒助力宋庄艺
推荐文章
·台依湖酒庄:酒庄酒开启葡萄酒生
·给茅台酒披上欧洲“外套” 呈现
·鼎湖:对保健酒经营 企业专项检
·女性用酒市场分析 闺蜜酒成为未
·葡萄酒“国标”修订大调查
最热文章
·2013年白酒行业三大发展特点
·“枝江印象”专卖店华晟商行隆重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大师、首
·中国酱香白酒的市场前景及应对策
· 安宁烧酒,源自宜宾
·高端新品枝江“楚天神韵·大师原
·百威成世界杯官方赞助商
· 啤酒二氧化碳的控制措施
·联想控股全面披露酒业布局 “丰
·重庆:餐馆出售自制酒最高罚5万
旗帜广告位
进口葡萄酒"兑水"江湖:300%利润是常态
2018-07-19 03:23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老马的手机响个不停,一个红酒经销商微信群里有人问:新灌的一批葡萄酒9块钱一瓶有没有人要?不一会儿已经有三个经销商表示有兴趣。

老马对我说,这就是用酒精色素勾兑的假酒,这在行业里不是什么秘密。不过比起假酒,数量更多的是那些以次充好的进口葡萄酒。

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2005~2010年,中国葡萄酒人均消费量年均增长率23.79%,2010年已达0.93升,而全球人均消费量是3.47升。这当中,进口葡萄酒以60%的占比成为主力。

但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红酒知之甚少,“红酒文化”竟成了最大的利润操作空间。其间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

拉菲觅“知音”

2011年下半年的某个晚上,北京一位拉菲代理商在饭局上酒后吐真言,说自己把两艘远洋货轮改造成造假酒工厂,在公海生产拉菲酒,想要什么年份就什么年份。然后再过海关运回北京的各大商场销售,每瓶能卖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在座的人都听呆了,其中一位忍不住将此事发到微博上,舆论一下子炸了锅。

其实,这个“公海拉菲造假事件”不是个案。当时,媒体上流传着一组数据:中国每年拉菲年销量达300多万瓶。但是拉菲公司每年供应给中国的拉菲不到20万瓶,以此推算,中国市场上假拉菲的数量是真拉菲的十数倍之多。假拉菲利润之高,甚至让造假者愿意以2000元/个的价格购买拉菲的酒瓶。

造假者之所以热衷于制造假拉菲,跟过去十年拉菲在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受到追捧有直接关系。从1999年到2009年,一箱12瓶装1982年拉菲的交易价格从2613英镑涨到2.5万英镑,增幅高达857%。而在中国,一瓶1982年拉菲的价格甚至一度跃过10万元台阶。

据说,拉菲在中国的火爆其实是个“文化现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中,发哥左手一杯拉菲红酒,右手一支古巴雪茄,整个画面都透着一股难以触摸的高贵风尚,从此拉菲红酒、古巴雪茄以及发哥的黑外套和白围巾,都成了“格调”的象征。

由此,拉菲成为港商北上的社交利器,一开始先是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刮起拉菲旋风,顶级会所没有拉菲都不好意思开业。之后,拉菲在温州、宁波、杭州这些财富新贵扎堆的地方也开始井喷。大批企业主、富二代成为拉菲的“死忠粉”。

但是,拉菲的产量太有限了,完全跟不上中国市场的需求节奏。老马轻轻晃着手里的高脚酒杯说,有需求就有市场呗。老马在进口葡萄酒一行品了10年酒,如今是某进口红酒品牌在中国的代理商。

拉菲是著名的酒庄酒,这就限制了拉菲的产量:只有拉菲庄园按照严格标准用其庄园中树龄为45年的葡萄藤上采摘的葡萄酿制的葡萄酒才是正牌,一般称为“大拉菲”。就算同样是拉菲庄园,但用低龄葡萄藤结出的葡萄酿造的酒,也只能算“副牌”,称为“小拉菲”,价格只有大拉菲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而拉菲在全球火爆之后,拉菲集团也有将品牌授权给不少葡萄酒企业“贴牌”,生产的“拉菲传奇系列”、“拉菲传说系列”、“拉菲珍藏系列”等,价格也就两三百元左右。

但是,中国市场对于红酒生产的文化本就非常陌生,酒庄酒和品牌酒有何差异本就难以分清,红酒品质也需要懂行的人才品得出高低。于是,造假酒风行不说,在品牌上玩花样的也不少。

小拉菲也好,“贴牌”拉菲也好,统统标出大拉菲价;没有渠道拿到正宗拉菲的,弄个“拉菲王子”、“拉菲公主”,讲个模糊不清的“跟拉菲有关系”的故事,也能卖出高价。

但是这场拉菲旋风却在2011年戛然而止。一来是拉菲在全球市场的价格下跌,最高跌幅甚至达到45%,二来是假拉菲盛行让消费者的热情渐渐冷淡。市场不好了,造假者也进入严冬。据说,专门制造假拉菲瓶塞的商人,在2011年卖出去70多万个瓶塞后,2012年竟然连一个订单都没有。

拉菲价格的下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挤掉泡沫,让拉菲价格回归理性,同时也是给国内的拉菲造假降温。但拉菲的故事淡了,进口葡萄酒却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品牌酒故事会

从国外的酒庄一次性购买2400瓶葡萄酒,就能获得这家酒庄的独家代理权,甚至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取一个跟知名品牌相似的名字,然后贴上标签。拿回国内还可以跟消费者说是原瓶原装进口。

“他们还会编一个故事,比如这款酒出自波尔多产区的一家酒庄,离拉菲酒庄很近,甚至酿酒师还是拉菲酿酒师的门徒。比如酒庄历史悠久,只是当年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1856年的酒庄评级。这样的谎言还真的能蒙住国内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老马告诉记者。

这些酒在当地的售价可能一瓶也就几块钱人民币,到了中国可以翻10倍、20倍。有的加上华贵的包装,甚至可以翻百倍,卖到上千元。

其实,国外的葡萄酒是不讲究包装的,通常木箱运输,纸袋包装。但中国人有送礼需求,好面子,所以红酒在国内也存在像月饼那样过度包装的问题,消费者很多钱花在了包装上。

现在跟中国人打交道多了,国外的红酒商也开始知道迎合中国商人的需求。

在拉菲热消逝之后,富人们对葡萄酒的消费意识稍稍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国外的品牌酒开始发力培养中国的中低端市场。这当中有不少品牌酒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比如澳大利亚的奔富、杰卡斯和葡萄牙的卡斯特。

这些品牌酒不仅会研究中国人的口味,还会依据中国人的喜好的方式开展营销。比如,奔富会组织酒庄体验之旅,让中国的游客到奔富旗下的酒庄参观旅游,了解红酒文化。

随着这些品牌酒进入中国,消费者开始关注酒庄酒和品牌酒的区别——一个小众,种植面积严格限定了产量,一个则可以量产;也开始注意到旧世界之外,来自新世界 的葡萄酒。法国之外,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的红酒开始受到欢迎。现在,我国已经对新西兰、智利、澳大利亚执行进口零关税,来自这些国家的葡萄酒,价格将 进一步下调。

当越来越多的品牌酒涌入中国,也带来了某些“意外”的商机。

李道之就是发现商机的那个人,他非常有先见之明地一口气注册了数百个酒类商标,这其中大量存在与国际知名品牌或其中文译名相同或相近的情况。红酒品牌中,中招者有奔富,卡斯特、杰卡斯,还有木桐和拉菲。李道之和卡斯特打官司,结果赢了,得到了3373万元赔偿。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反腐影响消费 高端酒海外扩张市场
下一篇:港进口葡萄酒增17%
2015年青花瓷酒封坛大典山西召开
2015年青花瓷酒封坛
白酒行业新星百家尝酒助力宋庄艺术节
白酒行业新星百家尝
匠心独运史诗佳酿,铸就澳洲葡萄酒传奇
匠心独运史诗佳酿,
女性用酒市场分析 闺蜜酒成为未来亮点
女性用酒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