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国内红酒市场飞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国产红酒节节败退。随着进口红酒不断冲击国内市场,国产红酒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几大巨头业绩均呈下滑趋势。
如张裕集团近日发布2016年年报:即使加上进口酒事业,业绩依旧整体处在下降通道中。
作为一种出路,当下国内酒企集体押宝“舶来品”,这能否完成一次对国内红酒企业的救赎?
行业低迷
虽然2017年春天已经过去,国产红酒还处在行业低迷之中。
据张裕集团2016年年报,该公司去年营收为47.17亿元,同比增长1.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2亿元,同比减少4.62%。
值得一提的是,张裕海外并购中资金投入最大的西班牙爱欧集团,去年营业收入28133万元,营业利润亏损1624万元,净利润亏损748万元。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查阅张裕历年财报发现,其营收从2011年的60多亿元一路下滑至2014年的41.57亿元,直至2015年恢复至46.5亿元,但未能彻底走出阴霾。
当然,处在困境中的国产红酒品牌绝非张裕一个。
2017年3月,中国食品发布2016年年报显示,虽然酒类业务的营收、净利润都有增长,但作为酒品类业务主要业绩支柱的国产红酒品牌长城销售量下滑9%。
而此前在2016年9月,中国食品分别以1元钱的价格向隆华集团出售旗下君顶酒业与君顶酒庄的权益,条件为隆华集团承担君顶酒业与君顶酒庄约人民币2.394亿元(折后1.696亿元)及1.528亿元(折后约人民币1.314亿元)的债务。
除在2016年5月刚刚登陆A股市场的威龙股份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以外,国产红酒领域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都不理想。
在2016年前3季度,通葡股份净利润仅103万元,同比下滑44.71%;莫高股份净利润2163.67万元,同比下滑8.77%,营收总额约为1.47亿元,同比下滑14.80%;中葡股份更是在2016年前3季度巨亏6950万元;王朝酒业因2013年3月被匿名信举报导致停牌超4年之久。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国内红酒企业分为三个梯队:张裕和长城作为老牌“巨头”保持在第一梯队;王朝、中葡、通葡、威龙为二梯队;其他规模以上小酒企为三梯队。
茅台葡萄酒公司董事长司徒军向本刊记者表示,近些年,进口红酒以低价冲击国内市场,导致国产红酒价格的整体下滑。张裕、长城等几大巨头不能维持市场价格,集体选择下调产品价格,导致的结果就是二三线红酒企业的利润空间更小,日子更难过。
布局进口
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瓶装红酒(装入≤2升的容器的鲜葡萄酿造的酒)在2016年1-12月的进口量约为4.8亿升,同比增长21.98%。瓶装红酒在该年度的进口金额约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20%。
低迷的业绩之下,国内红酒企业也将目光瞄准了进口红酒。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酒企高管表示,张裕和中粮酒业的营收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进口红酒业务。
对此,中国食品方面回复本刊记者称,在酒品类业务中,尽管长城酒销售量整体下滑9%,但销售结构提升带来的人民币口径销售收入增长6%。中粮名庄荟也在报告期内实现147%的业绩增长。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