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熬过了三公抑制、五年调整的低潮期过后,白酒行业开始恢复了自己的步调,市场的高端需求呈上升趋势。
品牌力“发酵”,白酒领衔中国品牌榜
一周前消息,由新浪、上海劳动报主办评选的“知名中国品牌”结果揭晓,国内50品牌获选,华为、海尔、贵州茅台、格力、五粮液、联想、长安汽车、吉利汽车、vivo、招商银行高票摘得前十。
在这场跨行业的品牌排位赛中,茅台、五粮液作为白酒领军者,紧跟华为、格力悄然进入前五,把汽车与银行业都甩在了身后。而据笔者了解,此项殊荣,并非民间多如牛毛的商业奖项,也绝不只是传媒大奖。
今年五一过后,国家九部委联合推动“中国品牌日”,敲定自2017年起每年5月10日皆为法定节日,而明年品牌日之前,国家还会加码推出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此之后,茅台、五粮液入围品牌榜五强,并登上央视财经《品牌的力量》介绍品牌经验。
由此可见,此前颁布的品牌榜,算得上建立民族品牌自信、国家品牌战略的“品牌首发榜”,具有开辟鸿蒙的意义。而白酒品牌不仅在酒序列里,即使在全行业的品牌版图里也是符合经济大势、政治正确的尖子生。
酒是陈香,中国品牌长板或在传统行业
对比一直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华为、格力,以及频繁与当红明星合作的vivo、占有家庭开支大头的汽车行业,白酒品牌略显低调,尤其高端白酒从2012年起经历了一个长达4-5年的调整期,去年才开始回暖,至今举步慎重。
五粮液内部人士表示,2017年五粮液将促进整体价位的恢复和提升,确定优质投放,并表示在今年减量约20%,五粮液普五只供应大概1.2- 1.3万吨。
泸州老窖方面则表示2017年重在“稳价”。公司销售曾一度下滑,在2016下半年明确了“大单品战略”,相继对旗下3款中高端单品采取暂停供货措施。
茅台酒2017年保障量为2.68万吨,集团销售收入目标600亿元,但茅台明确表示不会跟风提价。
看得出白酒在经历了调控的“落”之后,面对市场的“起”也极其谦虚谨慎。酒企不谋而合采用“稳健”策略,是趟过兴衰荣辱之后才有机会了悟的存续之道。同时,由于白酒本属于国家大力支持的“制造业”范畴,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正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特点,是大国崛起甚至是经济可持续的发力点。
川酒全线飘红,五粮液一枝独秀
白酒表现也并没有让人失望。
以2016年川酒上市公司年报来看,川酒在营业收入、利润、现金流、预付款等指标上全线飘红,4家川酒营业收入超过350亿元、总利润超过了1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泸州老窖实现营收83亿元,净利润19.28亿,同比增长30.91%;水井坊营收11.76亿元,同比增长37.61%,净利润2.25亿元,增幅为155%左右;而沱牌舍得2016营收14.62亿,增幅达到了“逆天”的1025%。
而五粮液作为川酒“老大哥”的涨幅稍显“逊色”:2016年实现营收245.44亿元,同比增长13.32%;实现净利润70.57亿元,同比增长了10.08%。
算一笔简单的帐,泸州老窖、水井坊、沱牌舍得三家营收总数为109.38亿,净利润总额为33.29亿元,均不到五粮液所创造收益的一半。而2016年度全国白酒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6125.74亿元,较上年5565.33亿元增长10.07%,五粮液的各项指标涨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五粮液品牌价值已达875.69亿元,连续22年保持白酒制造行业第一。五粮液股票市值在全国酒类上市公司中排第2位,在四川省110家上市公司中五粮液市值和分红额排第1位。
经品牌“首发榜”一役,在白酒行业里,五粮液、茅台与其他酒品牌之间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五粮液们需要思考的可能是“百年大计”,对于消费者而言,则在推杯换盏里也能品出“振兴中华”的励志味道。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