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换届最终还是出现了“变故”。
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京啤酒)的身上。最新的信息显示,5月26日,李福成、王启林分别向燕京啤酒董事会提交了《关于不再作为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的请求》。
这一切的发生距离股东大会召开还有不到两周时间。而就在李福成、王启林提交请求的10天前,情况却大为不同。
一份燕京啤酒在5月17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并全票通过了《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该议案决定提名包括李福成、王启林在内10名人员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议案表决时,李福成、王启林曾现场出席。
在多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判断,李福成、王启林的离开或为燕京啤酒的未来蒙上了不确定的因素。
“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的事。”对于燕京啤酒内部人事的改变,食品专家朱丹蓬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不过李福成、王启林的离开,却也为燕京啤酒的未来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近几年来,燕京啤酒业绩处于低迷态势,新老交替后,新的管理层会将燕京啤酒带到何方,这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营收净利不及雪花、青啤一半
“燕京啤酒有此番动作,也与当下面临的业绩压力不无关系。”朱丹蓬判断,“实际上,燕京啤酒近几年已经跌出啤酒行业的第一梯队,掉队了。”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了燕京啤酒近三年的业绩情况。
从营业收入来看,燕京啤酒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实现135.04亿元、125.38亿元、115.73亿元,出现三年连降的情况。
与此同时,燕京啤酒的国内竞争对手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却是远超于燕京啤酒。以2016年的业绩为例,华润啤酒实现营业额286.94亿元,接近燕京啤酒的3倍;青岛啤酒营收261.06亿元,燕京啤酒尚不及其二分之一。
实际上,在净利润方面,这几年燕京啤酒的表现更加不堪。
燕京财报显示,燕京啤酒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实现7.26亿元、3.76亿元、1.8亿元。两年之间,燕京啤酒净利润跌幅高达75.2%。
相反,竞争对手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的净利润上同样甩出燕京啤酒一大截。
同样以2016年为例,华润啤酒实现净利润为6.29亿元,燕京啤酒尚不及其一半;青岛啤酒实现净利润为10.43亿元,燕京啤酒尚不及其五分之一。
对于燕京啤酒这样的业绩表现,多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其与燕京啤酒的体制有关。
“一方面是大环境影响,整个行业在下降;另一方面则是燕京啤酒的内部体制问题。”中研普华研究员闫素飞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国企背景制约了市场的发展,在啤酒行业大肆扩张市场之时,燕京啤酒执行稳定广西、内蒙古、北京市场策略,可是在营销和管理方面,快消品行业对市场把握能力及营销能力至关重要,燕京啤酒在这方面不及其他巨头。”
“近几年来,燕京啤酒的业绩处于低迷状态,而这其中很大原因归咎于其体制问题。”朱丹蓬同样表示,“燕京啤酒管理体制过于机械,这造成燕京啤酒在市场中的反应速度、营销策略、营销机制相对于青岛啤酒等其他啤酒企业而言会比较弱一点。这是燕京啤酒内在的‘硬伤’之一。”朱丹蓬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朱丹蓬判断,燕京啤酒此次新老交替或也有加速内部体制改革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