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热闹的2017年,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满心期待的2018年,已悄然到来。过去的一年里,酒企、酒商、酒类协会,好个忙碌;新年伊始,机构、券商、酒类媒体,各种盘点,多方预判。
笔者作为白酒行业的一份子,从业十数载,鉴于咨询的作业属性,有幸见证了各酒类品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历程。接下来,笔者也将借此机会,系统地盘点一下“白酒的2017年”,并展望一下“2018年的白酒行业”,希望能够给酒企和酒商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业内人士批评指正。
2017年白酒行业盘点
关键词一:名酒复兴
早在2015年末期,茅台便开始率先复苏,引领着众名酒开始触底反弹。时间进入2017年,整个白酒行业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发展大观。从年度的19家上市白酒企业所披露的年报,不难看出,仅个别企业之外,大多实现了业绩和利润的双丰收,部分品牌经过一系列的品牌梳理,价格调整和市场运作,甚至实现了白酒黄金期内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茅台的行业担当,可见一斑。那么,此轮名酒的全面复苏是如何实现的,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第一,控量保价;第二,品牌再定位;第三,产品瘦身;第四,品牌下沉;第五,渠道精耕;第六,系统发力。
不过,笔者看来,此轮行业复苏,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名酒阵营。省级品牌和区域强势品牌,大多见于业绩的止滑和结构的提升。更多的区域性和地方性品牌依然处于深度调整期内,如何应对名酒和省酒的下沉,如何实现产品结构的系统升级,如何重新塑造品牌口碑,如何转型变革适应新环境新消费新媒体新零售的挑战,都是区域性品牌所面临的一系列考验。
关键词二:集体涨价
自2016年起,全国名酒便掀起了一轮涨价风潮,进入2017年,泛全国化品牌,省级品牌,甚至区域性强势品牌,相继跟进,甚至是多轮调价。飞天茅台的价格标杆一路上扬,曾几何时,一瓶难求,资本市场也多次上调预期;五粮液紧随其上,直逼千元档位;国窖1573持续追赶,争做浓香国酒;洋河一年三次调价,梦之蓝一度卖断货,听到更多酒商的话,市场价远超厂价,貌似,越来越像茅台了;普剑和珍藏级剑南春顺势提价,重新塑造500元次高端;汾酒,古井,西凤,四特等泛全国化名酒和省级霸主,也相继调整了主力大单品的价格。
透过现象看本质,此轮名酒和省酒的集体涨价,大致有四类诉求:第一,品牌战略诉求,即实现最优势的品牌心智占位;第二,消费升级诉求,即迎合消费和结构的快速升级;第三,竞争诉求,即迎合市场化竞争需求,获取或巩固最为有利的竞争优势;第四,稳定价盘的诉求,即重塑价格体系,稳定和优化各渠道环节的利润,从而提升渠道的售卖信心和核心消费群体的消费信心。
此外,提价的方式方法和节奏把控也很有讲究,此轮涨价风潮中,各类酒企都采取了不同的提价方式,并选择了不同的调价时机,而且配套了一系列的消费引导的措施来保驾护航。
具体来看,此轮名酒涨价,主流的方式也有四种:第一种,硬性调价,品牌张力超强的一线名酒,方可采用;第二种,配额制,一线名酒的核心大单品大多采取此种模式,即配额内和配额外进行区别定价;第三种,抽减促销,取消搭赠,减少搭赠,取消补贴,取消达标奖励,等等,本质上一种通过抽检促销,变相提价的方式,比如红花郎的10年和15年调价,便采取了此种方式;第四种,先涨后返,即先行提升分销环节价格,待零售环节成功调价后,再行返还给渠道成员,也可不予全部返还,或者采取分销环节涨幅较少,零售环节适当调高涨幅,一旦涨价成功,便可以增强渠道的销售利润和售卖积极性,而且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狙击同档位竞品的蚕食,同时,给上游战略性产品的推广争取更多的时间,比如,洋河和古井,便采用了此种涨价策略。
最后,谈一下,此轮名酒涨价的时机选择逻辑。第一,淡季涨价,渠道库存少,销量损失少,盘价恢复期相对较长,也为旺季释放力度做铺垫,还可以缓解淡季白酒企业的产能无法释放的问题,因此,大多区域性品牌采取了这种方式;第二,旺季涨价,更多的名酒企业选择此类方式,但也有业绩损失和市场份额丢失的风险,鉴于此,大多名酒选择旺季任务达标后,开始调价;第三,惯例性涨价,主要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考虑,稳定渠道和消费者信心。例如,洋河每年年初都会针对主力大单品进行2-5%和5-10%元之间不等的适度调价,并同步开展年度的消费者主题促销活动,不间断地与核心消费群体进行品牌沟通,规避渠道抵制带来的销量和竞争风险。
关键词三:新零售
频见报端的“新零售”,可谓是2017年最佳热词了,业内有多种解释和定义,总的来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线上线下的融通”。然而,对于白酒行业来说,新零售对白酒的传统渠道会形成什么样的冲击,如何抓住新零售的行业风口,2017年,白酒企业进行了哪些新零售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有没有成功案例,具体如何落地的。接下来,笔者谈一谈白酒新零售的现在和未来。
记得2012年,第一届白酒互联网大会现场爆满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之后,纯线上的酒类垂直电商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风靡全行业。曾几何时,电商渠道将彻底取代传统渠道的言论也不在少数,白酒纯线上零售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零到十亿到百亿再到500亿,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在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年销售额中的占比从5%提升近10%。
但是,白酒电商的野蛮成长也触犯了主流品牌白酒企业,对名酒的主力单品价格体系形成了直接的冲击,扰乱了市场秩序,打破了白酒主流的传统渠道成员的利润体系,一度引发了主流酒企和酒商联合抵制白酒垂直电商平台的现象。例如,茅台和五粮液纷纷通过媒体告知消费者,某某某品牌电商平台上所销售的产品非厂家供应,质量不予承诺,并函告经销商不得给制定的某某某平台商供货;古井也号召经销商团体对某酒类B2B平台进行封杀,等等,最终以平台的主动求和而告一段落,但本质上也加速了酒企的互联网渠道转型和酒类电商的O2O业务转型,两股力量的合并驱动加速了白酒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在新零售时代,酒企需要从多元化的电商渠道构建,大平台定制产品开发(以及核心产品一定的配额释放),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打造,配合平台优势做好大数据库的配套,平台商需要借助酒企传统分销网络的覆盖度和渗透率优势,加快推进2B和2C业务的融合。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