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总产量100.11万千升,同比下降5.25%;销售收入421.37亿元,同比下降9.00%。
与进口葡萄酒与啤酒白酒产销两旺,歌舞升平的境地截然不同,国产葡萄酒遭遇滑铁卢,面临其他酒类与进口葡萄酒的全力碾压,国产葡萄酒真的就此一蹶不振,逐渐式微?
而就在前不久,国产葡萄酒曾经的引领者王朝酒业,动作频频,举行工作会议在产品、品牌等方面对2018年工作进行了规划,且在此前开启了38年来的首轮人事“大换血”,为工作的开展打下团队基础。而就在王朝人事变动的前不久,长城、张裕也相继换帅。国产葡萄酒在频频人事变动的同时,似乎也学会了白酒理产品、塑品牌和控终端的打法。
种种迹象表明,在过去几年处于疲态的国产葡萄酒,在面临进口葡萄酒与其他酒类挤压的双重压力之下,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产量销量双双下滑的境地下,这种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手术”能推动国产葡萄酒在2018迎来爆发式增长吗?
01
产品:从“杂草丛生”到“百花齐放”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士祎任中粮酒业长城酒事业部总经理后,于2017年11月中旬,以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通知,要求全面梳理长城葡萄酒产品线,淘汰部分低效无效产品,从包括桑干、云漠、长城天赋等6个酒庄和酒厂淘汰了占总数约四成的407个SKU;
随后,在11月下旬,长城事业部再次宣布淘汰长城桑干酒庄品牌下的49个SKU,包括桑干酒庄300元以下的桑干印象系列和客户定制产品。李士祎的产品“减法”还在继续进行的同时,张裕也不甘落后,对外发布了《关于国产葡萄酒产品价格调整的通知》:因包材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公司的经营成本大幅上涨,经研究,公司决定对部分张裕国产葡萄酒产品价格进行调整,调整范围主要为普通干酒、甜酒、起泡酒、“无销量、无库存的老产品”四大品类,幅度2%-10%不等。
然而,对于产品板块,国产葡萄酒企业在“割草”的同时,也不忘“种花”。
“2017年,对于很多葡萄酒企业来说,是在产品体系上不断推陈出新的一年,除了核心大单品的推出,还涌现了很多葡萄酒爆款产品,百花齐放的创新产品给予了企业新的生机与活力,无论是对企业形象还是消费者市场的活跃度,都具有很好的良性作用。”有相关人士提出。
2017年8月,升级版张裕醉诗仙在天猫上进行了全球首发,全力抢夺中低端产品市场;同年11月,张裕第九代解百纳全球上市,单独招聘507家经销商,进一步增强张裕的品牌影响力带动整个解百纳产品体系的增长;到目前为止,张裕的大单品战略可以说是十分清晰明确。
作为国产葡萄酒三强选手之一的威龙也不甘落后,在去年推出了高端有机葡萄酒大单品C18,为威龙有机葡萄酒产品集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不仅仅是白酒在去年迎来了一股小酒热,葡萄酒也在小酒上有了新的思路。中粮长城、张裕、国宾、紫萱等企业或酒庄目前都已经拥有小瓶葡萄酒产品,即饮、适量的特点,让小瓶葡萄酒成为了市场的宠儿。
同时,本来隶属于白酒的生肖酒概念也在葡萄酒中得到运用,2017年初张裕推出限量发售的“张裕印象·金鸡报晓纪念酒”赚足了眼球;戊戌狗年来临之际,中粮长城与威龙也都推出了相应的生肖葡萄酒,为葡萄酒打下极具本土化特色的烙印。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