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精神】
面对生死困惑的挑战,却又不知何去何从,经历无数失意,但是生命只有一次。失意之人,想过放弃生命,但酒可以让其暂时麻痹自己,忘却苦恼,或重新振作。正如海明威所言,人生来不是要给打败的,生与死之间也许还差“一杯酒”。
西方一位悲情的哲学家尼采曾以“酒神精神”为话题来诠释西方古典艺术世界中最深邃的生命特征。他认为,众多艺术形式领域内,只有悲剧和音乐最能够体现古希腊人的生气蓬勃、丰富而旺盛的生命力。在悲剧创作上秉着不是悲天悯人的创作态度,而是要表现人无坚不摧的积极力量。古希腊的三大悲剧,流传千古,生生不息。悲剧的英雄就因该体现人的美好品质,在荆棘的人生旅途中历尽艰辛,能以执著、卓绝的精神克服万难,从而开拓生命,这便是酒神狄奥尼索斯所能传达的坚毅、不屈、勇往向前的精神体现,也就是酒神精神的诠释。
然而尼采绝不是第一个将“酒”的兴发精神发挥至极的人,在中国古代,无论先贤圣哲,还是迁客骚人,以酒为媒畅叙幽情,从而让精神世界肆意绽放的事例比比皆是。
不必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诗仙李白,仕途失意,借酒发泄负面情绪,重新面对现实生活,虽没做到“但愿长醉不复醒”,但其的作品可谓“诗有万年芳”。人们通过饮酒发泄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以人为本精神的追求,与西方的酒神精神相呼应。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在《短歌行》中感慨人生如朝露般短暂,自己施展才华报复之日有限。曹操希望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即“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短歌行》的豪言壮志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曹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活热爱。杜甫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依然“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此可见,生命没有什么重量可以将它压倒。
古人借酒发泄负面情绪,后以积极的状态重新面对现实生活,但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否也需要“酒神精神”来兴发我们的生命?
尽管我们渺小,但是我们还活着,我们可以感觉草香泉涌。在放任情绪飞扬的同时感受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伟大。就算人生是一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完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今日,一大四女生在内蒙古大学桃李湖结束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如花般的年纪,她本应走上社会、回报社会、孝顺父母,如今,她与爱她的人们相隔两个世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逆境,她是如此不堪一击,最后选择结束自己,悲哉!痛哉!
生死之间可能还差“一杯酒”。面对现实生活的压抑,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自己,多一些舒缓身心的办法,莫让郁郁悲悯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