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这坛药酒才足够体贴。
文 | 云酒团队(ID:YJTT2016)
每逢新春佳节,准备一份孝心满满的礼物,成为奔波忙碌了一年的子女们颇为重视的事情。俗话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为老人准备新年礼物,健康长寿总是绕不开的主题。
对于很多家庭而言,春节的宴席上总少不了一壶美酒。而你知道吗,除了能够搭配传统美食,白酒还是绝佳的“中药媒介”。今年春节,不妨与家人一道,为家中的老人亲手制作一坛具有保健功效的药酒。随着时光满满沉淀,一坛充满孝心的药酒,同样能够与你一起守护老人们的身体健康。
如何定义一坛好药酒?
药酒=“药+酒”?
自古以来,酒就被冠以“百药之长”的美誉。一盏白酒,外用可以舒经活血、温通发散;适量内服,则能够温通血脉,宣散药力,温暖肠胃,祛散风寒,振奋阳气,消除疲劳。
而除了这些保健价值外,白酒在传统中医学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媒介”。《黄帝内经》中,便已有关于“汤液醪醴论篇”的记载,专门讨论用药之道。其中的“汤液”即今之汤煎剂,而“醪醴”便是药酒,可见古人对药酒的医疗作用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将传统中药与美酒相结合,古人的智慧实则有着科学依据。现代研究表明,酒中所含的乙醇作为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能够更好地将蕴藏在中药里的生物碱、盐类、鞣质、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糖类及部分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等药用物质充分溶解,促进其置换、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此外,对于药材本身,酒还有着防腐功能,可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强药剂的稳定性。
“药借酒力、酒助药性”的良好效果,这也是药酒数千年来传承至今的原因之一。药酒中的诸多药材,都是补血益气、滋阴温阳的滋补强身之品,同时酒本身又有辛散温通的功效。一坛甄选的好酒,选以科学得当的药方进行配比,历经时间的打磨,便化作一坛兼具保健养生功效的药酒。
对症下药,这坛药酒才足够体贴
药酒的滋补功效不言而喻,药方、制作方法的差异,所制得的药酒自然功效不同。针对老年人一些常见的保健问题,云酒小嫚特意为您在此准备若干副良方,配比科学且简单易用,这样制作的药酒,自然更加充满孝心。
1 “虚”
老人上了年纪,常会感觉“一日三餐没胃口、辗转反侧睡不着、居家在外不想动”。这些都可能与一个“虚”字相关。此外,还有老年人冬天常“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欲减退、疲倦乏力”,这些或许也与“肾虚”相关。一杯精心制作的药酒,便能够很好地调理这些身体问题。
“一日三餐没胃口”
春节期间,老人们很多都会为难得回家的子女准备丰盛的饭菜,但自己却没有旺盛的胃口。在中医学中,这样的烦恼常常是脾胃虚弱的表现,适合饮用的药酒便是八珍开胃酒。
推荐用酒:八珍开胃酒
小嫚注:八珍开胃酒中共有九味药,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就是大名鼎鼎、能补血养血的四物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就是经典的补气名方四君子汤;红枣能够健脾胃,有益气生血的作用。另外,此方选用黄酒浸泡药材,黄酒本身也能健脾胃,这款药酒的健脾开胃、补气养血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
“辗转反侧睡不着”
失眠多梦常常是阴虚火旺的表现。心火旺盛人容易失眠,需要阴液来冷却心火。小嫚在此推荐一杯安神益寿酒,能滋阴安神,有助于睡眠,可谓滋补的不二之选。
推荐用酒:安神益寿酒
小嫚注:熟地黄跟黄精是滋补肾阴、降火的,山萸肉、枸杞子、酸枣仁能够滋补肝肾,有助睡眠,夜交藤有安神的功效,知母有清虚火的作用。
“居家在外懒得动”
懒得动是气虚的表现。年轻的时候气血旺盛、精力十足,年纪大了以后,身体机能慢慢虚衰,气就不足了,表现为没精神、懒得动、疲软乏力,中医称之为气虚。小嫚在此提醒,由于南北方的生长环境不一样,造成南北方人的体质存在差异,因此对应的药酒也有所区别哦。
推荐北方人的补气酒:生脉益气酒
小嫚注:北方天气干燥,在补气的同时也要注意养阴。生脉益气酒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生脉饮,有益气养阴的作用,人参大补元气,龙眼肉属于温性,有补血作用。血能生气,补血可以让气生得更多、更快。
推荐南方人的补气酒:固表益气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