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酒业家整理
西南一隅,赤水之滨。
“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一河赤水穿石而过,将茅台镇分为两半,南岸便是享誉世界的贵州茅台集团所在地。白酒,在这里有了更大的空间。
赤水河的航运和川盐入黔,传播了包括茅台在内的整个赤水河流域的美酒,有人认为,这里是全球经济价值最高的地方之一。这里,不仅亲历红军“四渡赤水”的得意一笔,更见证了一个百年民族企业走向世界的腾飞之路……传奇在赤水河畔不曾停止。
肇始于改革开放,国酒茅台走过的40年发展历程,可称之为中国商业史上最值得记录的成功案例——
40年前的1978年,茅台酒历史上第一次突破千吨大关,那时的人们自不敢想象,这个身处中国大西南腹地,群山环绕,曾长时间为交通不便所困的“酿酒作坊”,会在今天市值突破万亿、位列全球烈酒品牌价值榜榜首。
时间赋予茅台的绝不仅仅是历史那么简单。过去40年间,一个国家从弱到强的复兴,带给了一个百年民族品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已经内化为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像是茅台镇旁奔腾不息的那一股江流,遒劲、浑厚、昂扬……
从赤水河畔一步步走向世界,从“酒冠黔人国”到“中国白酒看贵州”的核心再到全球烈酒巨擘,国酒茅台究竟如何成就了今日的伟大?
深山河谷,万象俱新
如果要给茅台传奇寻找某个历史起点,1978年必然是其中之一。这一年发生的故事太多,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复兴都要从这一年说起,茅台亦是如此。
在这里,茅台以一种万象更新的姿态,轻装上阵。这一年,茅台酒产量达到1068吨,历史上首次突破千吨大关,一举摘掉了自1962年以来长达16年连续亏损的帽子。
资料显示,1978年到1992年的14年,与成立初始到改革开放的近30年相比,茅台酒厂的固定资产增长了9.6倍,总产值增长7.3倍,利税增长12倍。
当世人不断追问茅台奇迹的核心秘密究竟是什么时,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于中国黔西北的这片边陲热土。
2017年10月31日,从首都北京起飞的一架波音737型客机平稳降落在遵义茅台机场,遵义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中国第三个拥有两座民航机场的城市。当茅台机场通航的序幕开启,可曾想知,1951年的茅台镇甚至不通公路,全靠背夫的脊梁将酒外运,走一趟贵阳,至少需要7天。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