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当太阳从北面照射过来,葡萄酒的醇美是别样的……
——2018澳洲美酒之旅
习惯于北半球的阳光是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就有了坐北朝南的风水习惯与社稷正统。但到了南半球却是另一番景象,宇宙的鬼斧神工让太阳照射的角度不一样,但对天下苍生的普照却是一样的,阳光至于葡萄和葡萄酒却是别样的。
4月8日随考察团抵达澳洲阿德莱德,从机场直接就去了巴罗莎谷(Barossa Valley)参观酒庄,异域风景和名优酒庄的诱惑力,旅途疲乏困顿全然消退。巴罗萨谷不仅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同时在也是和波尔多(Bordeaux)、纳帕谷(NapaValley)齐名的世界葡萄酒著名产区。从阿德莱德机场过去也就一个多少时车程,汇聚了众多的葡萄酒庄园和酒窖,产量占据了澳洲葡萄酒的近一半。但澳洲葡萄酒最早的种植是在悉尼,这和澳洲的建国历程颇有渊源。
图
被誉为澳洲的开创者之一的菲利普船长于1788率领的一支船队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园湾(Botany Bay),随后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第一支葡萄藤也是这时候带来的,由于悉尼的天气潮湿多雨,一部分的葡萄树没有种植成功。随后一位德国的后裔,Philip Schaffer,在Parramatta成功的建立了澳大利亚第一个葡萄园。另一位对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颇有影响的是葡萄园艺师James Bushy. Bushy曾经在著名的法国波尔多附近生活,并在1824年移居澳大利亚。他开办了一所专业教授葡萄种植学的农业学校——但Bush的贡献远不止于此。是他从西班牙带回543条葡萄藤剪枝,其中有362条在澳洲存活下来。Bushy开始在悉尼皇家植物园开发葡萄园,同时也在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开始种植,巴罗莎谷逐渐成为澳洲最主要的产区。实际上,如今被世界各地众多葡萄酒饮用者所认可的葡萄品种,Shiraz, Cabernet Sauvignon 到Riesling和Muscat,都是发源自Bushy的这些葡萄园。南半球的风土,尽管没有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北纬33°的阳光,但南纬33°也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异禀。
图
到达巴罗莎谷后第一站是天鹅酿酒集团的河地酒厂,正好遇到国内各省区天鹅庄的经销商考察团热闹非凡。一个细节让人颇为感慨,酿酒车间正在工作中,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闲杂人等”进入,我等只能驻足远观。尽管有些突兀,但还是支持他们的做法,食品类的生产环境,确实要绝对的净化,动辄就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遑论食品安全?!
随后去了1908葡萄酒园(1908Barossa Vineyard),大多是树龄几十年的西拉,有些甚至已达一百多年,感慨万千。百年老藤酿出的美酒,想必是奇货可居,并极大的提高了澳洲酒的口碑——这是澳洲酒一系列优秀事迹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喜欢年份的中国酒友,确实把对老藤的热爱演绎到了极致。进而在对比中,让国产葡萄酒“相形见绌”……
图
今年是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严格说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四十年,树龄普遍稚嫩,是国产葡萄酒的真实面貌。在葡萄酒产业发展二百多年的澳洲人面前,我们才短短的三四十年,更不要去对比更为久远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老牌葡萄酒帝国——中国葡萄酒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假以时日,我们的老藤也将脱颖而出,这绝对不是自负,这是对自身赖以立命的产业的憧憬和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