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社会是一个极具普世意义的问题,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形态和实现途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酒业协会成立酒与社会责任促进联盟,其对于中国饮酒风尚的改变,应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酒以合欢”一直是中国酒文化体系中最理想化的一面,也是酒文化得以延续数千年的重要理由之一,因为不仅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而且饮酒本身又具有产生和谐、带来快乐的作用。然而即使在世界范围内,酒精危害同样是永恒的社会弊端,而这一弊端的产生,则主要源于滥饮、酗酒,以及时间、场合、方式、配餐、情绪不当等不健康饮酒方式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而酒后行为失控等不文明的饮酒行为又对他人和社会秩序产生危害。
按照话语体系中酒与社会责任的说法,多数饮酒危害事件的发生,是由消费者行为不当引起的。企业作为酒的生产和供应者,主要责任在于为消费者提供质优、安全、舒适的酒类饮品,而消费者因为时间、地点、方式和用量不当而造成的酒精危害,企业更多地是道义上肩负劝诫和科学引导的责任。
然而在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基本是以消费行为倒逼产业变革,即消费者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的变化,倒逼商业经营模式。传统属性极强的酒业在适应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终于形成了通过打造产业链竞争优势的线性方略。然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基于供应链的线性方略将逐步转变为与碎片化的酒类消费生态圈共生、共建、共享的网聚系统,从宏观的酒与社会责任,到微观的社会饮酒风尚,酒与社会的关系不再单单是行业、企业的外部社会环境,而践履社会责任也不再仅是行业、企业商业伦理的一把标尺,而开始变得直接与酒类产业的命运相关。
所以,中国酒业协会成立酒与社会责任促进联盟,看似为了加速产业调整、变革而自念紧箍咒,其实背后所触动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逻辑值得深思。
首先,精致产品,抵制诱惑。为消费者提供质优、安全、舒适的产品,这是每一个酒企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食品安全大于条,这条路上,任何商业机构都应当坚持精益求精。但由于消费者酒类产品知识的匮乏,让一些貌似创新实则存在酒精危害隐患的产品得以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在社会责任的考量之下,酒类企业应当自觉抵制来自市场商机的诱惑,一切以培育和引导消费者健康饮酒为核心,研发既时尚又安全的酒品。
其次,重构酒类消费价值新文化,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和互联互通的交流方式,宣传和引导社会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饮酒风尚。
再次,消费仅是酒与社会责任中最为常见的领域,除此之外,环保、法律、政策、商业、医学、伦理、思潮等等,因为酒对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渗透,也都是社会责任重要环节。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加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让酒与社会责任的践履更为广泛、更加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