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大师科特勒曾说:“从产品到顾客再到人文精神将是世界营销发展的大趋势”。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从生理跨越到心理及精神,越来越多得消费者看重消费的文化内涵、品味和格调。然而,白酒的品类形象和消费文化决定了它很难被年轻消费者认可,如何匹配消费者的需求,成为酒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的白酒产业,经历渠道为王的“黄金十年”的发展期,酒业各品牌的渠道模式从粗放到精细、从多层级到扁平化,实践探索中诞生了新的渠道模式,给行业运营效率带来了巨大提高,也为品牌插上了成功的翅膀。然而,随着“塑化剂”风波、“三公消费”禁令的推行,白酒行业于2013年进入隆冬期,这对于高端白酒好似一场梦魇,其价格犹如搭载了一乘过山车。历史的轨迹值得探寻,相较于20世纪90年代的调整,白酒行业却不再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变革自己,努力寻找发展方向,“官酒”开始回归于“民酒”,产品更加注重个性化、年轻化和时尚化。
《2016中国酒业白皮书》统计,80后、90后在购买用于招待客时所用的白酒时,大多会选择200-300元的价格区间,在买自己喝的情况下,会把价格降到80-200元。为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为数众多的高端企业从2015 年开始,通过子品牌或子产品进入中低端市场,推出了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青春小酒”。江小白凭借“青春”的营销噱头声名鹤起,泸州老窖借IP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定制桃花醉酒,五粮液则着手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夜场酒“冰爆”,让更多年轻人在消费选择中体验了一次民族情结的皈依。
江小白:场景化的文案,青春情怀的卖点
一款近几年才出现,售价仅仅20元的小酒品牌,成了白酒界的一匹黑马。方正透明的酒瓶、简单易记的名字、再加上可爱的二次元卡通和一句句扎心的独白文案,它俘获了一批年轻消费者的心。短短几年,公司年销售额保持了100%的增长,做到了川渝两地小酒行业的第一,“出道”一年就卖到了5000万元,它就是被誉为“最懂消费者的白酒”——江小白。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