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凤凰网酒业:
新闻链接:
近日媒体报道,泸州老窖二曲酒因涉嫌欺诈被大连市沙河口区人民法院判令赔偿消费者“退一赔三”,这一风波持续发酵,引起业内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报道,消费者于女士购买了68元/瓶的泸州老窖二曲产品,该酒瓶身上注明“产品标准号GB/T20821”,即“液态法白酒”,但其配料却标注为水、高粱、小麦、大米、玉米、食用酒精、食用香料。也就是说,这款标签上印有“高粱、小麦”等粮食字样的二曲酒,实际是标准为GB/T20821的液态法白酒,也就是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
大连市沙河口区人民法院认为,根据国家食药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食药监食监——(2013)244号),企业应“严格规范白酒标签”,使用食用酒精勾调的白酒(液态法白酒),其配料表必须标注食用酒精、水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得标注原料为高粱、小麦等,而该酒的配料标明“水、高粱、小麦、大米、玉米,食用酒精、食用香料”,显然违反这一规定——在配料中却标注有粮食成分,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固态法白酒,因此判定泸州老窖“退一赔三”,于女士对此判决并不满意,提出上诉要求“退一赔十”。
判决已定,泸州老窖方面并未第一时间公开回应,随后这一事件不断在网络上发酵,引起了业内广泛讨论——消费者对新工艺白酒的不解,对“勾兑”工艺的误解,对酒企商业道德的诘问,以及国家标准之间的矛盾等,成了关注焦点。为什么酒精问题会被经常拷问?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
勾兑真相:标准化+风味是酿出来还是调出来的?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