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畔话题同,捷报频传盛会中。莫道昨日成绩好,来年煮酒论英雄。” 2017年12月28日,四川省酿酒协会会长崔兆全在2017年四川省白酒业年会上即兴做诗一首,勉励川酒企业团结起来,乘势勇为,开创川酒新时代。
当日,由四川省酿酒协会主办、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年四川省白酒业年会暨行业质量检评会在成都隆重举行,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秀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四川省酿酒协会会长崔兆全,四川省酿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俊,四川白酒金三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玉山,四川省酿酒协会副会长李维民,四川省酿酒协会副会长周孟林,四川省经信委国酒推进办副处长方建程,江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徐岩以及曾祖训、胡永松、陈林、徐占成、赖登燡、李大和等著名白酒专家、国家评委、四川省评委、四川省酿酒协会会员单位负责人、配套厂家以及新闻媒体的代表400余人济济一堂,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判形势,共谋川酒未来发展之路。
在当天下午举办的2017川酒发展高峰论坛上,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教授作了《中国白酒微生物组群研究》报告,为与会的川酒企业详细介绍了最新的白酒业技术研究成果;著名白酒专家曾祖训作了《生产健康和谐白酒,满足“一带一路”需求》的主题发言;著名白酒专家胡永松作了《对中国白酒的再认识》的主题发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白酒知名学者杨柳以《中小酒企生存之道》为题,透彻分析了中小微酒企为什么处境不妙,为未来中小微酒企如何发展指明了道路。
作为唯一的媒体特邀代表,《华夏酒报》 副总编辑、 副总编辑刘震东应邀作了题为《新周期·新趋势·新征程》的主题发言,和与会代表共同回顾了2017年中国白酒发展态势、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做了大胆预测,并对川酒如何适应新时代拥抱新趋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2月29日,四川省20余名专家、100余国家评委和200余省评委参加了2017年四川省白酒行业质量检评会,在四川省酿酒协会白酒专家委员会主任曾祖训、四川省酿酒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俊升主持下,300多名评委对49个酒样进行了8轮次盲评、2轮次鉴评。曾祖训、胡永松、徐占成、赖登燡、李大和、杨大金等专家在充分肯定四川白酒产品总体质量的同时,指出川酒要不断提高酒质和酒体设计水平,创新发展,巩固川酒的领先地位。 此次检评会进一步提升了四川省白酒评委的鉴评能力和整体评酒水平,并为下一步评选全省白酒行业优秀创新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创川酒新时代
“正是由于进一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2017年四川省白酒行业呈现出‘产量较快增长、效益大幅改善、转型升级加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四川省酿酒协会会长崔兆全在题为《团结起来,乘势勇为,开创川酒新时代》的工作报告时如此指出。
产业支撑贡献突出。2017年前三季度,四川全省累计生产白酒249.9万千升,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白酒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5.3个百分点,对工业累计贡献率达10.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在工业中比重达到6.5%。
行业效益持续向好。前三季度,由于市场回暖态势较为明显,名优白酒产品价格稳步提升,带动四川全省白酒行业效益指标大幅改善。前三季度,四川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4%,利润同比增长36.4%,较2017年上半年分别提高0.9个和8.6个百分点,比2016年分别提高5个和23.3个百分点。
重点企业增势喜人。近年来,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六朵金花”企业通过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和强化市场开拓,收到良好成效。前三季度,重点企业增长态势迅猛,主要效益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五粮液集团、泸州老窖集团、郎酒利润增幅分别高达36%、77.2%、55.1%,剑南春、水井坊、沱牌、丰谷等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原酒产业呈现复苏。宜宾、泸州、绵竹、邛崃四大原酒产区的主要原酒企业生产经营明显改善,企业开工率提高、市场价格恢复性增长。同时,四川全省原酒产业“小、散、乱”状况正在被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所取代,行业整合加速,品牌价值高、整合能力强和服务意识佳的原酒企业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同时,崔兆全也指出:尽管四川省白酒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从产业整体状况看,市场推广不力、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品牌建设较为滞后、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加之国内兄弟省市白酒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据了解,近5年来,四川省白酒产业销售收入、利润等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比重分别下降7.9和9.7个百分点,“龙头”地位已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四川全省共有获证白酒生产企业约1300户,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40户,仅占1/4左右,此外还广泛分布着约6000户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这些小企业、小作坊法律意识淡薄、设施设备简陋、管理水平不高,“一非两超”、质量指标不达标、违法违规标签标识等问题时有发生,对川酒声誉形象和产业的健康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