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19家白酒上市公司2017年一季报陆续发布,综合各家酒企开年业绩看,2017年第一季度,除了个别企业,大部分上市酒企,都很好地延续了复苏势头。
最为人称道是,“茅五”单季营收双双破百亿,依旧是行业的“领跑者”。曾经下行的山西汾酒(600809)迎来利润大增58%,成为增幅最高的白酒上市企业。得益于高端酒强势反弹,泸州老窖(000568)净利润大增35.54%,全力冲刺百亿目标。
此外,诸如洋河股份(002304)、古井贡酒(000596)、酒鬼酒(000799)、今世缘(603369)、老白干(600559)、金徽酒(603919)、伊力特(600197)等也迎来了大幅增长。
对比之下,金种子酒(600199)、青青稞酒(002646)、*ST皇台(000995)则表现不佳,营收和净利润有不同程度下滑,特别是皇台酒业,2017年前三个月预亏损900万-1100万元,令人触目惊心。
进入2017年,中国白酒仍在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龙头公司和区域优势酒企反弹明显,也有中小企业在艰难转型,白酒行业在勉强可确定“弱复苏”背景下,距离“强复苏”时代还有很长时间。2017年,是白酒行业向“强复苏”转变的过渡时期。
“百花齐放”下优劣不同
据太平洋研究院数据统计,2017年第一季度,白酒板块的营收合计同比增长18.88%,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22.06%。白酒行业看似“百花齐放”,其实各酒企的优劣表现不同。
综合季报来看,国内19家白酒上市企业,有16家在第一季度获得了营收利润的双增长,同比增长速度也高于行业平均值。
营收方面,山西汾酒、贵州茅台(600519)和水井坊(600779)三家的增速靠前,分别同比增长48.29%、33.24%、32.78%;净利润方面,沱牌舍得(600702)、山西汾酒、老白干酒(600559)的增速占优,这三家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235.47%、58.70%、35.28%。
贵州茅台一季度营收达到133.09亿元,再次延续了第一季度百亿+的体量;净利润达到了61.2亿元,同比增长了25.15%。
综合茅台进入调整期的数据可看到,此增速为五年的最高点。
五粮液(000858)一季度营收首次破百亿,营收同比增长15.11%,净利润同比增长23.77%。同时,五粮液公司的现金流和预收款均保持高位。
对于五粮液而言,一季度百亿营收和超预期增幅,稳固了“茅五”并列双雄的地位,也宣告五粮液“曙光”时代的到来。
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一季报表现卓越。
汾酒一季度的增幅超越了茅台速度。山西汾酒在2017年一季度营收达21.81亿元,同比增长48.29%。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58.70%,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
泸州老窖的2017年一季度营收26.7亿元,同比增长20.32%;净利润7.97亿元,同比增长34.46%。这再度延续了2016年稳增长模式,对于泸州老窖而言,一季度的良好增长,为全年冲刺百亿注入了“强心剂”。
对比大多数上市白酒企业,青青稞酒、皇台酒业及金种子酒表现不好。皇台酒业历来业绩较差,这已是企业常态,金种子酒的业绩宣布,它至今也没走出行业调整低迷期。
青青稞酒的颓势可能受公司战略影响,2016年,青青稞酒净利达到2.16亿元,同比下降6.44%,今年一季度营收净利继续面临“双侠”,且下滑幅度不小。
不同酒企的不同看点
相比集体向好的年报,新鲜出炉的一季报有更大的看点。
一季报再次宣告了茅台的胜利。从去年下半年来,茅台即被认为率先走出行业调整期,2016年报和2017一季报再次强化了这个论点。
由于市场需求的激增,贵州茅台一季度超额完成任务,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收益:4月10日,贵州茅台市值达到4949亿元,超过了全球酒王帝亚吉欧,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烈性酒公司。
五粮液一季度创造了企业历史纪录。这是近年以来五粮液最亮眼的“开门红”,虽然单季破百亿的成绩,受到了经销商提前打款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一季报的高增速说明了,“中国白酒大王”正在重拾旧日辉煌,五粮液经销商的销量信心在增强,市场在走强。
泸州老窖2016年报显示,其营收超过83亿,重回百亿只在一步之遥。2017年,公司再提出了百亿战略,第一季度的增势高于全年计划中的21.97%增速,这对泸州老窖跻身百亿俱乐部是很大的信心刺激。如果延续这种增速,泸州老窖今年有望达到历史峰值。
汾酒公司一季度渠道动销表现良好,增速超人,从券商调研的报告得知,其公司经销商信心有所加强,在产品线中,青花系列、金奖陈酿20年销量较为突出,极大地带动了业绩的增长。
古井贡酒(000596)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出现“双增长”,这家酒企的业绩,来源于其省内外市场的“左右开弓”,除了古井贡酒在安徽、河南攻城略地之外,2016年收购的湖北黄鹤楼酒业,正借助品牌优势和区域渠道,在湖北为古井贡酒贡献高增长。
向“强复苏”过渡
经过数年产业调整,白酒业在产量增长、效益趋好、产品渠道、商业模式等创新上步伐不断加快。不过,市场下游需求在不可逆转的下降,价增量跌正在到来,行业面临的困难仍是全面的,只能定性为趋稳向好“弱复苏”的状态。
在今年的中国酒业协会年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历经两三年市场的深度调整和阵痛,我国酿酒行业总体效益稳定,呈现出弱复苏,并强调“这是一个定调”!
“强复苏”何时到来?
目前看来遥遥无期。
应该说,当前一线龙头和优势酒企的恢复力度较大,但放到整个酒行业而言,这种恢复不具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全面性”。
从整体来看白酒行业,行业业绩的增加,还有很大一部分源于龙头企业的突出表现,部分中小酒企仍在挣扎,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比正来源于强者对弱者的市场挤压。所以,白酒行业的发展还只能说处于弱复苏向强复苏过渡阶段。
白酒营销人蔡学飞此前提到,目前白酒市场整体向一线品牌靠拢,白酒行业两极分化趋势仍然存在。品牌效益呈现两极分化,还是在向老牌名酒和地方强势品牌集中。只有往年业绩良好、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中型白酒企业,才能在弱复苏阶段获得较大增长。
他称,规模以上的中高端白酒品牌,受主导产品强势带动,抗风险能力高,且大都符合价涨量跌的消费趋势,整体稳中有进;规模以下的中低端白酒品牌,利润增速不达预期,行业生存环境困难,竞争压力偏大。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