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日本麒麟啤酒公司宣布将以22 亿巴西雷亚尔(约 7.06 亿美元)的价格向喜力啤酒巴西子公司Bavaria出售其在巴西的子分公司业务。
消息称,麒麟啤酒此次资产转让工作将在巴西反垄断监管机构批准后着手推进,并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前完成。若此次交易得以完成,喜力将成为巴西第二大啤酒商。
与此同时,就在近期,嘉士伯、喜力等国际啤酒品牌陆续发布其2016年年报。年报显示,国际啤酒品牌在中国市场业绩可谓喜忧参半。
在此背景下,国际啤酒品牌在华市场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化?面对市场规模不断增加的中国,众多国际品牌又将面临着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而这些国际品牌的竞逐,对于正在调整变革的国产品牌而言,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喜忧参半 在华业绩下滑引重视
实际上,麒麟、喜力啤酒在华的表现或许也是外资啤酒巨头在中国市场上竞逐的一个缩影。
进口市场、高端化 国际品牌的“新机遇”
尽管2016年部分外资品牌在华销售业绩不容乐观,市场数据却仍揭示出中国市场对于啤酒消费的庞大体量。
资本整合助力国际品牌谋变
除了进口啤酒于高端产品线,近年来,依托并购调整等措施,众多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进一步整合其资本布局,从而寻求更为稳定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国际啤酒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的资本调整正不断加速。2016年,百威英博同南非米勒达成收购协议,但受到中国市场反垄断监管的限制,华润啤酒收购了萨博米勒所持49%华润雪花股份,使得华润雪花成为华润啤酒旗下全资子公司。
而排名第一的百威英博与排名第二的南非米勒联合后,百威英博将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30%以上,有观点称,占据高端产品线先发优势的百威英博也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嘉士伯也在借力资本并购完成其在中国市场优势资源的覆盖。自2003年起在中国市场开始陆续收购在华啤酒品牌和业务后,2013年,经过长达十年的数次收购,嘉士伯对重庆啤酒的持股达到60%。嘉士伯广东分公司授权重庆啤酒销售和生产乐堡及克伦堡1664产品系列,重庆啤酒也成为嘉士伯在中国西南市场的生产和营销平台。
可以预见,国产品牌同国际品牌的竞逐,也将推动行业调整不断走向纵深化,对于国产品牌而言,也或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