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集团一马当先,全年减少品牌将近2000个;五粮液集团表示,清理整顿品牌开发商300余家;郎酒集团也清理了部分旗下品牌,集中精力运营五大事业部产品。天洋控股入主的沱牌舍得后,暂时停止外部灌装、技术协作品牌的合作,对技术协作、定制类产品停止发货。全国性酒企清理贴牌商大有风起云涌之势。
这一次,贴牌商真的被逼上悬崖,无路可退了吗?
贴牌商穷途末路?
贴牌年年砍,今年到谁家?砍品牌并非新鲜事,为什么这次贴牌商们就有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呢?
首先,从酒企清理贴牌商的范围和力度看,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区域强势品牌不约而同的出手,对贴牌商“杀无赦”,并且采取断货、停止生产、条码作废等“铡草除根”的方法,大有“一劳永逸”解决的气势。
其次,尽管贴牌商年年都在清理,但过去主要是针对厂商关系恶化以及完不成任务的商家。本轮和过去品牌瘦身砍品牌那种“藕断丝连”,有所保留的做派完全不同。贴牌商似乎有被“赶尽杀绝”的感觉。
第三,这次清理贴牌商涉及范围非常广,以泸州老窖为例,减少2000多个条码,厂家不怕砍贴牌业绩受影响,态度之坚决果断,这是前所未有的。
如此看来,这次贴牌品牌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认真分析,在这次似乎山呼海啸“砍贴牌”的运动中,不是照样有贴牌商生存发展很好,甚至不断壮大吗?
1919酒类直供和五粮液联合开发425毫升五粮液,据CEO杨陵江介绍,全年和厂家结算金额1个多亿。
主营西凤6年、15年的西安德智通公司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6年,45度、52度西凤15年6年陈酿酒总销量为1224万瓶,实现总销售额15.65亿元,在逆境中完成了高增长。
五粮液“歪嘴”小酒,全年实现销售120万箱以上,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
诸如此类,2016年实现快速增长的其他买断、贴牌产品的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这么看来,贴牌商并非无路可走,甚至有的还发展得不错。贴牌商穷途末路的说法不攻自破。
砍贴牌,砍的是谁?
既然贴牌商并非穷途末路,那么酒企在这一轮品牌瘦身运动中,砍的是哪些人,砍的是什么呢?
首先,砍掉的是无市场、无网络的贴牌商。这部分贴牌商主要以前几年酒业泡沫期进入的业外经销商为主。名酒好赚钱那几年,找关系托熟人开发个品牌,再利用名酒的品牌力全国大招商,是一个快速积累财富的方法。或者业外资本有较强的团购资源,能够将产品卖到企事业机关等等,也加入到品牌开发的行业。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这部分无市场、无固定销售网络的贴牌商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了,产品也更多的变成了库存。这部分贴牌商怎么办?显然退出酒类行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即使厂家不砍,很多人也支撑不住了。拖延下去还有窜货和产品变质的风险,砍掉贴牌商对厂商双方而言是顺理成章之事。
其次,砍掉的是无市场运营能力,不能开发维护市场的贴牌商。这部分贴牌商主要是中间商、贸易商,缺乏终端运营开发、维护的能力。过去酒类行业利润丰厚,从总代理到省代理到地区代理再到县级代理,再加上二批和零售商都有生存空间。市场调整以后,厂家区域扁平到县,直接对接终端。过去那些主要依靠招商、贸易生存的贴牌商就没有生存空间和价值了,而且贴牌产品还要和厂家直营产品抢夺渠道和消费者,厂家不砍您,砍谁?
第三,砍掉的是不遵守厂家规定,进行虚假夸大宣传、窜货的贴牌商。有些贴牌商和厂家合作多年了,也能够销售产品。但是在酒类市场调整以后,竞争越来越激烈,钱越来越难赚,有人就开始打起擦边球或者虚假宣传了。泸州老窖多次发文查处“买XX送泸州老窖”的贴牌商,五粮液也向跨区域窜货的经销商开出了罚单,很大程度就是针对这部分人。这种不守规矩的贴牌商不该砍吗?显然应该砍掉。
第四,砍掉的是不能完成任务的贴牌商。这就不必多说了,厂商合作的前提就是贴牌商要能完成销售任务,未完成任务厂家和贴牌商解约理所当然。
贴牌商怎样不被砍?
既然酒企这次品牌瘦身主要是清理上述四种贴牌商,有砍有放并非一网打尽,那么会对贴牌商群体产生哪些影响,贴牌商怎样避免被砍呢?
首先,可以预见厂家这次砍贴牌,可以极大清理净化贴牌市场,贴牌商两极分化将更加明显。优质品牌运营商将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其次,贴牌商必须转换思维。酒企清理贴牌商是酒类行业大调整下的一次渠道大调整,贴牌商必须将其上升到酒类行业渠道变革的高度。就像酒类流通渠道过去从大流通发展到掌控渠道、终端,现在又提出新零售一样,贴牌商如果观念思维不转变,还停留在过去我给厂家开发了多少市场、销售了多少产品,现在厂家一脚把我们踢开自己干等等,就属于思维落后,迟早会成为被砍掉的对象。
第三,通过这次砍贴牌贴牌商要明白,厂商合作的实质永远双方利益交换。过去酒企需要贴牌商是厂家品牌影响力、市场运营能力和渠道下沉都有限,需要贴牌商资金、网络、团队覆盖空白市场。贴牌商需要则酒企产品品牌力招商和销售。
随着营销环境变化,过去那种粗放式招商、在中间渠道倒货等行不通了,如果再缺乏终端销售和维护的能力,那贴牌商对酒企的价值体现何在呢?反言之,如果贴牌商有很强的市场运营、终端开拓、维护能力。酒企卖不动的产品,贴牌商能够畅销,酒企攻不下的市场贴牌商能够攻破,还担心酒企不和自己合作吗?就像西安德智通运营的西凤6年、15年,已经连续16年成为西凤酒厂的销售冠军,浙江商源多年成为伊力特酒厂最大的经销商,厂家都要稳定与之合作。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