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走丝绸之路”团队依次走进焉耆产区最具代表性的中菲酒庄、天塞酒庄和乡都酒业。
在中菲酒庄合影
中菲:发挥特色,融入国际审美
4日上午,“重走丝绸之路”团队走进中菲酒庄。中菲酒庄坐落于焉耆七个星镇霍拉山脚下,是一家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文化传播以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规模化酒庄。
2009年,中菲酒庄在戈壁上开始种植葡萄,将一片片茫茫戈壁滩变成葡萄绿洲,至今已开出10000亩有机葡萄园,主要种植品种有霞多丽、赤霞珠、梅洛、西拉和马瑟兰等。
中菲酒庄董事长纪昌峰对“重走丝绸之路”一行人介绍,在种植酿酒葡萄的过程中,中菲酒庄通过探索、培养小品种葡萄,进行多样化、个性化尝试,发现西拉和马瑟兰有望成为本地的优势品种,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具有清晰的典型性。
为了打造优质葡萄酒庄和葡萄酒,中菲酒庄选用全球知名酒庄建筑设计机构——意大利阿克雅建筑设计事务所为酒庄提供整体规划与设计;特聘“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酿酒顾问”李德美为酒庄总顾问;聘请了拥有25年实践酿酒经验、国家一级品酒师的张炎为首席酿酒师。
近年来,中菲酒庄酿造的精品葡萄酒,成功斩获各个国际顶级葡萄酒大赛的重要奖项,特别是在被称为“酒界奥斯卡”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上,屡获大奖。今年上半年获得国际大奖28个,历年来的获奖数超55个。
2014年,中菲酒庄正式推出赤霞珠、梅洛、霞多丽、西拉葡萄酒及橡木桶陈酿、珍藏系列产品。为了更加发挥特色酒庄和特色葡萄酒的优势,中菲将打造一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综合化酒庄,成为集葡萄酒种植、酿造与文化传播、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规模酒庄,让酒庄成为融入国际化审美。
郭松泉向中菲酒庄董事长纪昌峰赠送锦旗
在中菲酒庄,“重走丝绸之路”团长、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北京市房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高宏超和北京国际酒类交易金融部副总赫峥向纪昌峰赠送了“重走丝绸之路”锦旗。
郭松泉表示,短短几年,中菲酒庄能够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与纪昌峰董事长、李德美教授、张炎总工程师对葡萄酒工作的认真、严谨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中菲酒庄为“重走丝绸之路”副团长、著名葡萄酒专家、国家一级品酒师张春娅提供了12款酒品鉴。张春娅有感而发地说,“品尝了中菲酒庄不同品种、不同工艺酒,我们发现张炎总工程师对葡萄园和葡萄酒的了若指掌。他对葡萄酒的细致认真、酿酒工艺的摸索创新,让我们肯定,丝绸之路上的葡萄酒风格与特点,一定会得到到全世界的认可”。
天塞酒庄门前合影
天塞:致敬经典,呈现自然之美
天塞酒庄同位于焉耆盆地霍拉山脚下,2010年,天塞酒庄开始种植葡萄,2014年,天塞酒庄正式落成,酒庄庄主为陈立忠。
“天塞”酒庄的名字有两层意义,一是取自于“天山脚下、塞外庄园”,彰显葡萄酒庄浓郁的地域特色;二是在112年前,著名的天塞镜头诞生,天塞创立团队都是摄影爱好者,取名天塞意是向经典致敬,传到“呈现自然之美、传承百年酒庄”的理念。
天塞酒庄现有有机葡萄种植面积2000亩,通过长期的试验和探索,结合气候特征,天塞酒庄确立了3.5米行距、75公分株距、亩产不超过400公斤等一系列种植标准。
参观天塞酒庄葡萄园
天塞酒庄市场总监何蕾向“重走丝绸之路”团队介绍,天塞酒庄独家研制出了出土机、埋土机、收藤机、深施有机肥机械等设备,采购法国六个橡木桶厂家,三十余种不同烘烤类型、不同纹理的橡木桶,以“精细酿造”为宗旨,酿造优质葡萄酒。
天塞酒庄拥有一流的技术团队,比如说,聘请澳大利亚的李丽安为首席酿酒师,国家一级品酒师、一级酿酒师蒋延军为总工程师,著名葡萄酒专家李德美为酿酒顾问,可谓融合国内外先进的酿酒技术和理念于一体。
高宏超向天塞赠送拓本
2015年,天塞酒庄的精选霞多丽干白2013在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上首次参赛,即获得了大赛金奖,在历年的品醇客国际葡萄酒大赛上也获得数个奖项。
“天塞酒庄的设计定位是一座多元化,集葡萄酒酿造、主题旅游观光、葡萄酒文化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端酒庄。酒庄还建设配套的马术俱乐部、摄影及航空俱乐部,结合酒庄紧邻霍拉山景区的地域特色,最终形成以推广葡萄酒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体验式酒庄。”何蕾介绍道,无论如何多元化如何拓进,天塞酒庄“种好葡萄酿好酒”的目标和“尊重自然、精细酿造”理念不会改变。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