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酒报两会报道小组 发自北京
原标题:民生是两会“强音”,也是酒业“福音”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总结了去年成绩,分析了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和2016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
“民生”仍然是这份报告中的重要关键词,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所言,“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而报告中的一系列数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420元。如果说“民生”是两会强音,那这些数字就像是一个个铿锵有力的音符。
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关注“民生”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在接下来的改革进程中,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都是“硬骨头”,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以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民生”正是一条主线——致力于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能够不断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使改革红利深入社会基层,同时也是集聚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深层次改革不断取得实效和成功。
而对于酒行业,“民生”则意味着今后发展的利好福音。首先,在“新常态”下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这将带来社会消费能力、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巨大改变,对于酒行业,这就是持续增长的动力。只要酒业能够紧紧抓住广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用自己的产品、文化和服务,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必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成为人们日常饮用、休闲饮用的主要选择。
同样,“民生”也让酒业创新的方向和方法更加明确。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波提交了《关于提高供给质量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其中提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系统发力,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通过“对路”供给引导消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只有通过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对路”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为可持续健康发展赢得出路。
在三年多的深度调整之后,酒行业目前已经呈现出恢复发展的良好势头,这种成绩的取得,本身就是与广大酒企厂商更加关注“民生”,使自己的产品、服务和文化诉求更加适应消费者实际需求,从而激活了市场消费,赢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接下来,酒业应当把“民生”问题与“供给侧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整合优质资源,淘汰落后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品质保障和风味特色的酒类产品;比如转变增长方式,创新产业结构,把酒业发展成效进一步转变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比如创新培育新型的酒类消费文化,借此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品位。
所以说,我国“民生”水平的全面提升,既为酒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是酒业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民生”驱动,酒业发展才能稳健而持续。
我仍然习惯称呼刘世松先生为“刘总”,尽管他卸任《华夏酒报》总编辑职位已有5年之久。在曾经长达18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都与这张中国酒业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报纸紧密相连。我猜想这段经历,无论对于这份报纸或是他本人来说,都会是一段难以抹去的珍贵回忆。
在离开《华夏酒报》后,刘世松先生调入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期间主持完成了烟台市葡萄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8月,他去往北京,出任《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并兼任《中国酒》杂志总编辑。2013年12月调入滨州医学院,筹备组建了滨医葡萄酒学院,并担任葡萄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至今。
几经工作调整,曾经的刘总编成为了刘院长。虽然身份有所改变,但他始终没有离开酒业这片天地,也从未放下手中那支笔。
《中国酒业经济观察》是刘世松先生于2015年8月出版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他的种种身份都隐退在文字背后,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位酒业观察者基于20多年的产业认知和思考,给予他身处的这个行业最大的诚意和关怀。
全书分为产业观察、产业评论、产业分析和产业纪实四个篇章。产业观察主要收录了作者对酒业的观察思考,以及对酒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产业评论则是针对行业现象和热点话题评说论道;产业分析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深度解析行业课题;产业纪实则是直面企业和企业家,通过案例分析和对话,将企业经营的实战要点细致呈现。
由于作者有着20年的记者生涯,又先后从事过媒体管理、政府机构、行业组织、葡萄酒教育等工作,因此本书既具有理论高度和系统性,又注重调查和数据分析,文章深入浅出,值得反复阅读和收藏。
作为一本定位于产业经济研究的著作,《中国酒业经济观察》中作品的时间跨度从1995年到2015年。伴随着作者笔下文章不断变宽变厚,酒业20年间的辉煌、失落、徘徊、新生也一一得以铺陈。
1998年的山西朔州毒酒案、2001年白酒加收5毛从量消费税、2002年酒业开启“黄金十年”、2013年“三公消费”受限重创酒业等等这些曾关系到行业命脉的大事件,作者都曾第一时间深度关注,掌握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数据资料和细节,同时又以全局思维和理性态度剖析了事件背后的因果脉络。这些记录和思考对于认识和解读中国酒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