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一夜之间,我们的朋友圈都被优衣库占领了。
7月15日的这个凌晨,几乎同时在网页、微信、微博,引爆了一场优衣库试衣间的事件。于是,有观点分析认为,在营销学上来讲,蔓延速度2个小时破亿,其价值相当于给优衣库做了一个单日投放花费2000万元的免费广告。
然而,虽然是上天掉下来的一个大馅饼,优衣库却着急地扔了出去,或许,在这家日资企业看来,这不但不是馅饼可能还是一个烫手大山芋。
微博认证的优衣库官方微博发表了关于“优衣库三里屯视频事件”的说明,优衣库已在第一时间向相关媒体平台进行举报。同时,呼吁广大消费者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正确与妥善使用优衣库店铺提供的试衣空间。此外,有关网络针对该事件是优衣库的营销炒作,优衣库方面坚决予以否定。
道理似乎很明白,优衣库彻底撇清了自己和试衣间男女的关系,声称自己也是“躺着中枪”,尽管无论是发布的时间、选取的传播关键字还是瞬间多点爆发的幕后团队支持,都暴露了其“居心叵测”。
事情到这里似乎就应该结束了,不过,现在看来,这个由优衣库引起的全民参与事件似乎才刚刚进入兴奋状态。喜欢模仿和扎堆的部分品牌们似乎又如同见血的苍蝇般蜂拥而来。已经有品牌跟风炒作,部分优衣库的竞品也蠢蠢欲动,据悉,甚至一些不知名的小店在淘宝上肆无忌惮地放出艳照,出售“女主角”的同款鞋子、“男主角”的同款眼镜等等。
毫无疑问,优衣库急于撇清自己与试衣间之家年的绯闻,是因为事件的色情因素,在当前的国情背景下这是品牌传播的禁区。但更多的后续品牌则希望来“趟浑水”。
品牌推广的第一要义就是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迅速抓住受众的眼球,尤其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迅速聚集的人气就是产品销量的保证,但前提是你借助的“势”必须要有底线和坚守的原则,营销传播上讲究剑走偏锋,要看你是借的东风还是西风,毕竟,风向不同,方向也不同,最后可能恰恰是南辕北辙,玩火自焚,落得个一地鸡毛的下场。
实际上,面对一个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点事件,品牌的顺向传播和低级的炒作或许就在 一个度的把握上,所谓的过犹不及正是如此。举例来说,在刘翔退赛的事件借势上,青岛啤酒在事件的迅速跟进和度的把握上就和品牌的定位相得益彰,其“这一刻,无论身在场内场外,都要举杯喝彩”的宣传语也道出了很多受众的心声。
有穿透力的借势营销实际是把产品销售的目的隐藏于内,让消费者在互动和参与中感受到企业或者品牌的亲和力、趣味性,并通过更多的转发和评论来达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半径。
借势,底线是遵守法律,遵守规则,拒绝低俗和不道德。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