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有望迎来产业限制解禁的曙光。
公开信息显示,由国家发改委制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从上世纪末起就一直将酒业列为限制性发展行业。不过,从4月28日召开的中国酒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获悉,白酒被列为限制产业的解禁工作正在进行中,已被列为酒协重点任务之一,有扩产需要的中低端白酒企业有望迎来解禁政策性利好。此外,普惠白酒行业的税收调整报告已上报国务院,取消白酒从量消费税有望提速。
列入限制性目录后酒业优化空间受限,解禁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由于白酒属于限制性发展产业,酒企在扩产、立项、税收等方面都存在偏紧的政策约束,对行业发展不利。比如,牛栏山酒(属于上市公司顺鑫农业旗下品牌)产销形势好,企业想新建厂房等设施,但无法获批,因为项目受限,即使新建好了厂房也无法投产。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会议上作的汇报中也包含了正争取解禁的内容。王延才称,酿酒产业发展政策环境长期以来不乐观,直接导致行业优化受到制约,影响了行业规范发展。
白酒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几个版本中一直被列为限制发展类行业,导致白酒生产企业在项目立项、土地供给、技改扩能、许可证办理、环境评价、税收、 贷款等许多方面都受到严格限制。中国酒业协会认为,在自由竞争环境下,市场根据供需关系自身可以良性发展,但限制政策阻碍了市场的力量,进而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
酒业洗牌已不可避免,政策调整窗口期已至
官方权威数据显示,2012年中央规范“三公”消费、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等措施出台以来,酒类市场量价齐跌,2013年白酒、葡萄酒行业各项指标增速下滑,葡萄酒行业甚至全年负增长20%;2014年,酿酒行业产量、销售增速继续下滑,利润出现负增长,全产业进入“微利时代”。直到2015年,数据显示行业企稳(数据详见文中表格“2013-2015年酿酒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速变化情况”)。
对于行业形势的变化,王延才认为,酒企逐步抛弃“团购”、“政商”消费模式后,酒产品的“个人消费时代”来临,酒类产品将逐渐回归日常快消品的本质。此外,酿酒产业新一轮的洗牌已不可避免,政策调整窗口期已至。以白酒行业为例,目前全国白酒生产企业约2.1万家,获生产许可证企业有88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国有企业及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仅为1498家。从全行业来看,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仅为2602家,大型企业占比仅为4.15%,占全行业比例近80%的小型企业所占销售份额约30%,利润不足20%。行业存在着重复建设、资源配置不合理、行业门槛过低、产业规模过于松散。
中国酒业协会认为,在行业高速发展期间,大、中、小型企业发展空间都较为宽松,行业集中度难以提高。但进入行业调整期后,企业间形成挤压式发展趋势,大型白酒生产企业在资金、规模、品牌上的优势逐渐体现,白酒行业集中度有望上升。
白酒税收调整报告已上报国务院,取消白酒从量消费税望提速
据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兼白酒分会、市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书玉在4月29日的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介绍,目前中国酒业协会正与相关部门开展多项产业政策研究,包括争取白酒税制改革,做好正在进行的白酒被列为限制产业的解禁工作等,以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据王延才介绍,由中国酒业协会与国务院研究中心完成的,含有建议取消白酒从量消费税等内容的政策报告已上报国务院数部门。中国酒业协会认为,行业税收政策调整已势在必行,此前协会已数次向国家财税部门提交相关政策建议。
王延才称,早在2014年,财政部与国税总局已采纳协会建议,取消了酒精消费税。此次再提交建议报告,主要基于从量征收(0.5元/500克)使得生产中低端价位白酒的税收成本显著上升,经营效益下降,导致酒企增加高价产品,影响了行业发展健康。
涉酒政策调整将对酒业发展构成直接影响,取消白酒从量消费税将普惠白酒企业,将对产销量大的中低价酒构成直接利好。白酒限制性产业解禁,对有扩张需要的企业构成利好,对无扩产立项需要的酒企无影响。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