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开始,酒业触网的大潮席卷一切,无论是自营也好,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也罢,所有酒类企业,包括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都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放置于电商之上。
实际上,目前电商化对于酒业的销售所起的作用极其有限。传统渠道依然是企业倚重的基础所在,那么对于酒类企业而言,如何应对这种新旧交替的渠道变革时代?
电商年销售额占比较低,
传统渠道仍是主渠道
“对于企业而言,不必纠结于应该将精力放置于传统渠道还是新兴渠道。实际上,大部分企业的销售还是在线下。” 西安曲池商贸公司经理屈江文表示,目前的销售实践表明,传统渠道依然是企业销售额的主要来源,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013年,中国酒行业的销售额是8453亿元,而白酒行业大概是5018亿元,占总销售额的60%左右。而酒类电商的销售规模相比2012年增长了93%,达到了73亿元,仅仅占整个酒类销售额的1%都不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白酒行业累计产量1257.13万千升,同比增长2.5%;2014年全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5259亿元,同比增长5.7%。然而,对比历史数据,行业总体销售收入增速近年来正在逐渐放缓。有数据显示,2014年酒类电商销售额共计130亿元(天猫70亿元,京东30亿元,其他30亿元是酒类垂直电商完成的),酒类电商销售额占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增至2.47%。
作为销售企业的操盘手,屈江文认为,其所在企业90%以上的销售额都来自于传统渠道,其它企业也大都如此,真正依靠电商渠道而生存的企业少之又少。
据业内人士的看法,目前依托电商本身而盈利的,多为电商平台型企业,这其中,一种为垂直型电商,另一种为综合型平台电商。
第一类的代表性企业有酒仙网、中酒网、1919酒类直供等,其中1919兼有线上与线下平台,这类企业所经营的酒都是通过酒厂或其它传统渠道商采购,再通过自建平台或体系将酒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因为不生产酒,所以这部分酒类电商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供应链受制于人、单品利润率低。
2014年,多家酒类电商在“双11”期间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对攻已经说明了这种渠道的困境,也就是说,在有可能妨害企业传统渠道秩序与利润的情况下,垂直电商并不受企业的待见。
“垂直电商目前的盈利方式有两种,一是与生产企业直接合作,在自身的网站上为企业销售,二是替合作企业在综合性电商平台上代运营。”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垂直电商,综合型电商的知名度更高,所以代运营业务便是垂直电商的重要一项业务内容。
综合型电商便是第二类的代表,如京东、亚马逊、1号店等。虽然他们和第一种酒类电商一样不生产酒,但是因为他们在电商行业的影响力和网购人群中的知名度,使得他们在和上游供应链谈判中能拿到更好、更多的资源,保证了自身供应链的安全。
此外,诸多名酒企业也采取自建电商平台的方式实现电商化,例如茅台的网上商城、洋河推出的“洋河1号”等,但是由于品类较为单一,知名度不高,更多是为了实现企业对于电商的卡位功能。
尽管电商类型众多,新兴电商平台层出不穷,但是电商目前的销售数量依然有限,占比偏低,传统渠道还是销售主流。
就此,陕西业内人士李新春认为,传统渠道经过多年建设,已经遍布城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但是电商是新生事物,目前其覆盖的广度与密度依然有限。
“电商的货品往往来源不明,少数不良电商的非诚信行为降低了电商整体的信誉,消费者对其信赖度不高。”李新春认为,这是传统渠道相较电商有优势的地方。
2014年“双11”期间,电商平台与厂家的大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生产企业对其的不信任感,这势必会影响到电商的供货质量与消费者观感。
有观点认为,之所以大家都将重心与焦点放置于电商之上,忽略了传统渠道的作用,关键在于消费倾向改变造成的冲击,还有电商本身的高增长率。但实际上,在现在以及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传统渠道依然是酒类行业销售的主要战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