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华夏酒报》记者在火车上接到电话,惊闻陶家驰高工仙逝的噩耗,不禁潸然泪下。多年来,湖北酒业的点点滴滴都倾注了陶老的心血,每逢企业大型会议,陶老总是不辞辛苦,为企业的产品品质点评把关。想起前几日记者还与其共同参加行业活动,17日晚到襄阳东车站去接他的情景。陶老当时步履有些蹒跚,走在了人流的最后面。刚见到记者,其洪亮的声音传来“小周,火车晚点了,我最近腿不太舒服走的慢,让你们久等了,”他的话音未落,我顿时觉得心生温暖,连忙让礼仪送上鲜花,欢迎陶老前来参加活动。而我心里知道,陶老这几天有些辛苦,16日还在北京参加中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筹备会,刚赶回武汉家中,又要出差,但在陶老脸上体现不出一点倦意。晚饭时陶老还喝了一瓶啤酒,“这个宜城的燕京啤酒厂当时还是我建的勒,”陶老笑着对我说。
不想短短几日后,竟与陶老永远的阴阳两隔。我入行十年来,参加湖北活动较多,每逢大型会议,陶老一定会亲自到场,而他也会特别照顾我这个《华夏酒报》的小兄弟。他还相约我参加22日武汉酒业行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不想南阳一别成为了永别。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为扭转湖北省白酒生产不能自给的落后局面,陶老亲自组织重点企文章来源 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集中试点攻关并主持领导了液态法白酒生产设备的定型设计和标准化系列专用设备的加工制造,率先在湖北全省范围普及推广液态法白酒生产和固态法白酒生产相结合的“固液并举”工艺技术路线,从而一举解决了湖北省白酒生产自给并跃居为全国白酒生产大省的前列。为尽快发展名优白酒生产,在全国率先开发并系统地研制“兼香型”风格的白酒新品种,创造性地将“酱香型”和“浓香型”的主要工艺要点相结合,既提高了“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出酒率,又改良了“浓香型”白酒的风味。在第三届全国评委会上得到国家的认可,并首次颁发“兼香型”白云边酒银质奖。近二十年来“兼香型”白酒生产已遍及全国南北东西,成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陶老长期从事酿酒行业的业绩和成就,得到了同行的赞许,在酒界传誉为“北高南陶”。
陶老是浙江嘉兴人,却为湖北酒业贡献一生,他长期在湖北省轻工业厅(局)主管全省酿酒工业的行业管理工作,历任科长、处长和主任等职,曾任湖北省食品酿酒工业公司总经理。又先后被推选为首届湖北省白酒工业协会会长、中国白酒专业协会常务理事;被聘任为湖北省轻工类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经轻工业部推荐参加国务院法制局主持的“中国法类管理条例”的主持起草工作,受聘于湖北工学院、武汉食品工学院食品发酵系教授;担任湖北省酿酒工业协会会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名酒联合会副主席,湖北省酒类流通协会顾问,湖北省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组长等职务。
陶老为人谦恭,平易近人,事事处处为他人着想;陶老对待自己严格要求,做每件事都一丝不苟,堪称中国酒界的楷模。陶老的去世,不仅是中国酒界的巨大损失,更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前辈。
陶家驰同志永垂不朽!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