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品种类别 > 啤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唤醒灵感时刻 引领时尚潮流 青岛
·绿色为天目湖啤酒添魅力
·浙江市场的百威、红石梁啤酒今起
·雪花啤酒山西新厂10月投产
·青岛啤酒与美团点评达成战略合作
推荐文章
·“青
·重啤推出新品向家坝啤酒
·
·海陆空铁全开,还有“冰上啤酒节
·欢聚中超,青岛啤酒观赛派对过“
最热文章
·乌苏啤酒被嘉士伯收购后该何去何
·福建雪津啤酒集团被收购
·贵州乾交所白酒交易平台上线 预
·燕京啤酒兄弟酒108兄弟罐全家福
·黄晓明成为青岛啤酒纯生的代言人
·泰山天地爽啤酒换新装
·青啤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朋友圈”
·华夏酒报:珠江纯生原浆啤酒上市
·青啤携手银麦合绘山东啤酒业新版
·青岛啤酒德国寻源 喊你一起畅游
旗帜广告位
2015中国酒类行业将平稳发展
2015-05-18 19:34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自2012年以来,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从政策到舆论,从价格到销售,各种不利因素相叠加,将酒业置于艰难处境。进入2015年,酒业形势初见好转,一季度各项数据指标均有回升,对于酒业今后发展,既有“弱复苏”的谨慎乐观,也有尚未探底的危机观点,而在4月28日召开的中国酒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2015年酒行业将进入平稳发展”的观点被一致认可。

如何理解“平稳发展”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酒类产业已经由快速增长转入平稳发展。”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充分认识行业面临的新形势,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新格局,是保障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未来一段时期,酒业将呈现产业转型升级、结构深度优化、质量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趋缓、价格体系下沉、市场回归理性等主要特征。

     对“平稳发展”的判断首先是基于宏观形势。王延才表示,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保七”,这表明全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体质机制弊端和机构性矛盾亟需解决。面对这种形势,稳增长、调结构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对于酒业同样如此。

     “平稳发展”也符合酒业当前的具体形势。数据显示,2015年前两个月,酿酒行业开局良好,利税已恢复正增长,为全年打下良好基础。在王延才看来,这是2012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后主动适应新常态、认识并实践创新思维所取得的成绩。但整体来看,酿酒行业仍然处于困难与挑战相交织的阶段。

     王延才认为,酒行业接下来将保持发展的趋向和相对平稳的节奏,此前两年的下跌势头基本已止住,但也不太可能出现“U型”的大幅增长。“行稳以致远,欲速则不达。”王延才说,2015年是酒行业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二者之间不能顾此失彼,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寻求增长,也要在增长过程中实施调整,加强规划与举措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唯有认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面,谋事而定,乘势而动,才能实现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从五年发展看酒业趋势

     对于酒业的形势判断和调整策略,此前多是根据阶段性特点而做出,如消化库存、开发小酒、封坛定制等,都曾成为一时热点。应该说这些举措确有成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酒业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而在本次会议上,行业的关注与思考更多指向“顶层设计”,对此前五年的酒业发展进行系统回顾,归纳出规律性、趋势性的要素,并据此判断酒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认为,自2010年到2014年,酒行业整体取得了不平凡的发展成就。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酒业由高速发展转入深度调整,企业面临市场需求的新变化,以及要化解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加速结构调整。在这种复杂局面下,酒业仍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这非常难得,充分证明了酒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联系,以及酒业自身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数据来看,2014年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7528.27万千升,同比增长0.87%;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778.05亿元,同比增长5.8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76.17亿元,同比下降7.44%;上缴税金830.81亿元,同比下降1.97%;进出口总额36.85亿美元,同比增长7.39%。

  仅从上述数据来看,酒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但如果将2014年与2010年的各项行业主要指标相比,我们却得出另一种结论。截至2014年末,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02家,其中大中型企业617家,行业总资产9000.25亿元,比2010年增长84.70%;7528.27万千升的总产量,比五年前增长15.82%;8778.05亿元的销售收入,比五年前增长90.20%;而酒业利润总额则增长101.16%,上缴税金增长65.15%,进出口总额增长71.96%。

     从五年整体形势来看,酒业发展成效非常突出,如王延才所言,“行业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长足发展和进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令人鼓舞,使人振奋”。而从五年情况来看,在后期阶段的减速调整,是在产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数量的基础上,转而寻求产业内部机制与结构的优化,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吸纳新理念、应 用新技术等一系列手段,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质量。这是酒业更加成熟的标志,也意味着酒业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王延才认为,五年来,行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经营和生产规模的提升,还包括行业自身的完善提升,如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酿酒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打造特色经济区域集群,以及市场并购等手段,有力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能力。从全产业来看,资产规模在4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3亿元以上,员工数量在2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由2010年的43家增加到2014年的108家。“应该说产业结构调整的幅度很大,带来的效果也非常明显。”王延才说,企业集团化、规模化逐渐形成,这些企业集团的形成壮大,引领和规范了行业发展。而随着酒业发展的调整转变,酿酒产业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加强。

     另外,酒类产品结构在五年内取得了极大优化。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等各个酒种,其品类结构更丰富、价格结构更合理,与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紧紧咬合在一起;酒业品牌建设成果凸显,在世界酒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高;酒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产品质量升级奠定了基础;文化建设初见成效;人才培育形成体系;低碳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已具雏形。

     可以说酒业此前的五年发展,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同步提升,而以上各方面的优化调整,普遍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这正是酒业未来方向所在,也是酒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平稳发展期的挑战与机遇

     平稳发展是酒业今后一段时期的整体运行特点,这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王延才表示,酒行业当前主要面临着六大“挑战”。首先是政策性限制削弱了市场调节能力,尤其是白酒行业,一直受“限制发展类行业”的制约,产业优化与规范发展的进程受到影响。

     另外,监管体制及制度不完善弱化了行业管理作用,除《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之外,涉及酒类生产流通的多为推荐性标准,强制力相对较弱。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区出台了地方性酒类管理条例,但各地立法缺乏统一衔接。随着酒类市场形势不断变化,非常需要适应酒类生产流通特点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而酒类现有标准多为产品标准,对于检测、流通等方面的标准较少。立法与标准的滞后,导致对酒类商品的监管存在困难,对大量作坊式制假售假者很难起到有效管理。

     行业超速增长造成的产能过剩,被王延才视为“酒业调整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规模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加之宏观经济调整的多重外部影响,供需矛盾集中爆发出来,必然导致行业经济效益下滑。

     酒类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目前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仅为2602家,大型企业占比仅为4.15%,占全行业比例近80%的小型企业所占销售份额约为30%,利润不足20%。这给行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弊端,甚至潜藏着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

     酒类产品结构同样有待完善。王延才认为,在产业增速放缓、利润空间压缩的新常态下,酒企厂商应该充分重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高端产品要寻找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环境,中档产品的竞争局面日益激烈,必须树立品牌特性,坚持品质保证,而低端产品则重在挖掘和积累忠实消费群体。

     另外,流通环节过多、销售链条过长、铺货成本高、铺货过大、市场存货过多也是行业顽疾,酒类业态调整势在必行。连锁经营模式的突破和新型流通业态加速发展将是两个重要方向。

     而酒业平稳发展阶段的机遇,则主要体现在提升技术水平、塑造酒业“新文化”、加强行业自律等几个方面。王延才认为,经过酒业共同努力,调整已见成效,但整体压力依然凸显,此时更需要有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信心。

     酿酒产业的技术升级对产业未来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白酒和黄酒,改变生产方式,实现产业再升级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走新型工业化和机械化道路势在必行。能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农业深加工和环境保护将为酒业带来长足进步和创新发展。

     所谓酒业“新文化”,其内涵包括顺时而为,符合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顺势而变,将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继承,创新迎合现代人的饮酒方式和消费理念;广接地气,重塑酒业与公众关系。通过“新文化”建设,将形成更有利于酒业发展的氛围与土壤,使酒业发展更具活力。

     加强行业自律的关键在于从被动跟进到主动适应,深刻研究酒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因素并积极参与,尊重公众情感和公众利益。这是国际酒业竞争的一条根本性法则,也是中国酒业接轨国际市场的机遇所在。

     2015年,机遇与挑战共存,传承与创新并举,建设与淘汰博弈,这共同构成了酒业平稳发展的节拍。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沈怡方:“黄淮名酒行”促进行业创新
下一篇: 酒业发展应把握“社会机遇”
青岛啤酒与美团点评达成战略合作,为消费者共创美好品
青岛啤酒与美团点评
有颜有料,85万粉丝涌进青啤直播间,掀起全网“囤酒热
有颜有料,85万粉丝
4.25青啤直播夜 钢琴王子郎朗在线向你发起邀请
4.25青啤直播夜 钢
4.25青啤直播夜 在线寻“锦鲤”送六重惊喜
4.25青啤直播夜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