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巴菲特曾说过,未来唯一的确定是不确定。尤其在中国酿酒行业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的特殊时期,预测未来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一切规律和惯例都可能被打破,一切旧常态下的“不可能”都可能在新常态下发生。日前,《华夏酒报》编辑部认真研究中国酒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现阶段酒业的现实情况,大胆提出2015年中国酒业发展的十大猜想,至于这些猜想最终能否变成现实,还有待时间检验。
名酒价格或趋于稳定
2014年,对于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企业来说,是“跌跌不休”的一年,价格的持续走低,除了影响到企业业绩和原有的渠道环节利益之外,更是让品牌价值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那么,2015年,面对市场的挑战,名酒的价格是否还能挺住现有的价位,未来的市场需求能否保证企业的产品得到有效消化而不是库存积压?
2014年5月17日,五粮液在武汉营销会议上宣布,公司核心产品52度水晶瓶五粮液的出厂价从每瓶729元调整为609元,建议终端零售价从每瓶1109元调整至729元,同时建议团购价调整为每瓶659元,这是五粮液多年来首次下调价格。降价策略的推广使得五粮液成了此轮行业调整期内率先下调价格的名酒企业。
7月25日,泸州老窖公司在国窖经销客户中期营销会议上宣布:主力高端产品国窖1573经典装高度酒市场零售价由1589元/瓶下调至779元/瓶,团购价调整为680元/瓶。
不过,有实施降价的名酒,也有逆势涨价的名酒。
比如老八大名酒古井贡酒2014年年底在合肥市场的“涨价”战术动作——公司旗下核心产品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献礼、5年两支产品提价5%,主要针对渠道经销价及供货价,终端零售价不变。
尽管有升有降,但“降价”依旧是2014年的一个不能被忘却的关键词,然而,伴随着价格的回落,白酒企业们此前贪婪和躁动的企图也慢慢回落,此前高速成长中的非理性泡沫逐渐被挤出,整个行业也不得不褪去一些浮躁,开始主动地在冷静中思考未来前行的路。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部分经销商的悲观态势,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中国表示,针对价格问题,公司已制定了专门的市场规划,2015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普五的市场价格体系制定、市场秩序管控和市场规划。
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五粮液终端价格确实有抬头的迹象。“国内部分地区市场批发价都在580元/瓶左右。”《华夏酒报》记者电话问询了安徽、山东和江苏的部分经销商,多数经销商比较看好近期临近春节的销售旺季,认为五粮液核心产品52度水晶瓶装五粮液“春节期间应该能稳定在600元上下”。而对于2015年的价格走势,江苏某核心经销商持乐观态度,认为五粮液的挺价策略如果实施彻底会守住年609元/瓶的出厂价。
而为了守住999元/瓶的市场价,贵州茅台表示2015年不增加茅台酒的市场投放量,与2014年市场实际销量保持持平。另外,贵州茅台还宣布2015年不增加新经销商,而低价倾销的经销商要被淘汰。
中金公司认为茅台的控量保价措施将为其2015年价格体系的稳定赢得胜算,当前低于900元/瓶的终端价基本见底。中金公司还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当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0 元的水平可以支撑的茅台终端价在900 元左右,略高于目前茅台实际终端价格。
也就是说,如果茅台通过积极的控量保价政策掌控好供需平衡的量,当前的茅台终端价格还是有实际的消费力支撑,而面对2015年的高端市场,茅台有望维持其900~1000元左右的价格空间。
现在看来,2015年对于茅台和五粮液等高端名酒企业来说,价格的趋稳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前提是企业要协调好与终端渠道商们的利益关系和政策扶持,保证下游商家合理的利润空间和库存能力。
混改会更加实际也更有实效
如果说2014年的混改还大多停留在政策上和喊口号里,那么,2015年的混改则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力度,都将深入持续推进,而对整个酒业来说,由此带来的体制活力和市场利好,或将引领整个行业走出调整期窗口,开启一个新的上升通道。
诚然,2014年整个国家层面发起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犹如春江潮水般搅动了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表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国有企业发展的新动力要靠改革来激活。
国泰君安证券机构研究员乔永远认为,国企改革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工具,主题投资机会丰富。对于国企改革,推荐逻辑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实行混合所有制,逐渐放松对竞争类国企的过度管控,以提升国企效率为杠杆,撬动和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值;第二类是改革国有资本的管理模式, 通过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逐渐落实国资股东股权管理的制度,以改组后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核心,逐渐改变国有资本的产业投向。
以近期洋河股份的新媒体战略及人事调整来看,其也许正在推进的是上述第二类混改的逻辑思路,以主导产业为主,推进集团的新产业投资机会。
在此之前的2002年前后,洋河开启了早期的“混改”尝试,最大看点是引入了员工(高管团队)持股,企业很快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面对新的形势和行业调整,洋河未来的“二次混改”将从管理体制进行业务拆分,在主业白酒基础上进行新产业拓展。
毕竟,酒行业国企改革伴生的会是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机制搞活将使得这个传统的强盈利潜力的行业还原真实的盈利能力,并且市场化的运营将使得管理层有做大做强的动力,必将推进整个行业再度形成上行的上升空间。
可以猜想的是,2015年,在酒行业国企内部开始的混改会愈加注重实际和实效,也就是说会有一系列的政策落地来推进改革的步伐。目前来看,2015年行业混改会涉及到的内容有兼并重组、市场层面的改革和管理层面的调整及股权激励(如近期探讨的员工持股政策)等。
现在,茅台、五粮液和汾酒等企业已经在系列酒拆分、销售公司运营等市场销售层面开始了各自的混改尝试,在2015年这些企业或将在引入有实力的平台商、终端商成为下属销售公司股东方面展开实际性的动作,销售层面的混改先行也将成为企业通过多元化的股权激励在拓展销售渠道上的有效尝试。
此外,2015年的混改还会在体制激励层面有较大幅度的迈进。
“国有酒企有品牌优势和政府资源优势,但是存在体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对发展的束缚。体制僵化、激励机制不够灵活,薪酬水平低等问题,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远未得到发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看来,与当下国企相似,酒业体制的弊端是束缚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酒企应解决企业机制和激励机制,使竞争力得以加强,更快地完成行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