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大师”?在以往的理解中,大师是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比如酿酒行业曾依据行业贡献度和业绩成就等因素推选或评定出的大师。不过,最近四川白酒用一场特殊的考试对“大师”的涵义做出了另一番阐述。
6月12日~13日,泸州老窖商学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考生,他们所在的企业基本涵盖了四川规模以上酒企,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水井坊、文君、叙府、红楼梦、高洲、仙潭等,共赴于此则是为了参加首届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大师和首席白酒鉴评大师(以下简称“双大师”)考试考核。
这次考试考核的严格程度并不亚于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考,考试前期通过对报名者的工作年限、科技贡献、行业贡献等进行审查和量化计分,根据分数高低从230位报名者中初选出的130名入围者才有资格参加此次考试考核。是什么样的考试竟让川酒精英几乎全体出动?为什么这次考试会设定如此高的淘汰率和严格程度?
一次严格的人才选拔
本次“双大师”考试考核是在当前行业出现低迷的情况下,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为提振行业信心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是想发掘发现一批在推进酿酒工艺及装备技术进步、酒体设计、酒体风格与品质鉴评方面有杰出成就,行业公认,为推动四川乃至全国白酒产业工艺及装备技术和产品与时俱进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从技术上准确地展现川酒在全国白酒行业的突出优势和雄厚实力。
为此,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会长王国春曾三次亲自主持专家会议,审议确定参加“双大师”考试考核的入围名单。对于此次考试考核,王国春表示力求“少而精”,希望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选拔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因为“人才是核心的竞争力”。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相对于白酒行业过去的单一型人才而论的。过去白酒行业的技术人才主要通过两个职称系列发展,一是工程系列,比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正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等,这一系列主要考核的是专业知识,王国春称其为“动脑能力”;另一类人才走的是技师系列,包括技师、高级技师等,这类人才主要考核“动手能力”。
“原来白酒行业的技术人才大多只具备单一能力,工程师虽然也有动手能力,但相对弱一些,技师动手能力强,但动脑能力会相对弱一些。我们现在出现了一些人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这类人可以被称为复合型人才,但是没有相应的称号。”王国春认为,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酒企对市场的反应也越来越快,如果技术人才只具备单一能力,动脑的是一拨人,动手的是另一拨人,就意味着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更长的周期和路径,市场反应就会偏慢。相对来说,复合型人才更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动脑能力强,并具备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这一类人才应该高于单方面获得职称的人,可以被称为大师。”
基于这些考虑,王国春希望用一场严格的考试来选拔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此次“双大师”考试考核分为酿酒大师和白酒鉴评大师两类,这也是白酒行业两个重要的技术支撑。考评委员会则邀请了行业内知名专家共同组成,考试过程除前期入围初选外,还采用了笔试、质询答辩、现场实际操作测试等环节,“希望通过严格考试选出的这批人 才,能对振兴行业起到重要作用。”
重理论,更重实际操作
据了解,本次“双大师”考试共有102人报名参加酿酒大师评选、128人报名参加首席白酒鉴评大师评选,最终分别有65人入围酿酒大师和首席白酒鉴评大师,合计130人。
“双大师”考试考核委员会由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会长王国春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包括四川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副会长陈吉福,著名白酒专家、原四川省酒类科研所所长曾祖训,著名白酒专家、四川大学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教授胡永松,著名白酒专家、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庄名扬,著名白酒专家、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李大和,泸州老窖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沈才洪,著名白酒专家、四川水井坊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赖登燡,此外还包括11位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组成的委员队伍,无法一一列出。
“四川白酒在行业内一直处于优势领导地位,由这些专家所组成的考评委员会基本能代表全国的优势水平。”王国春说。
本次“双大师”考试考核分为理论知识笔试和现场质询答辩或现场实际操作两个环节。根据考试规定,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大师需要熟悉五种(或以上)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精通一种香型的技术工艺参数及技术装备,能够准确阐述主要技术装备的名称及功能,详细分析工艺流程图,并说明个人在酿酒工艺技术与技术装备方面对白酒行业的创新创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白酒金三角首席白酒鉴评大师则需要熟悉五种(或以上)香型白酒酒体设计(包括感官描述、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安全指标、等级指标等),精通一种香型白酒的酒体设计,深刻认识并掌握此种香型白酒的等级、理化、食品卫生安全等指标及感官特征。同时,考生还需要使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用现场提供的基酒和调味酒,组合、勾调出符合要求的酒体。
本次考试考核旨在选拔出同时具备动脑和动手双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主要突出知识活用、实践操作和创新做法,比如酿酒大师理论考试中要求考生阐述浓香型大曲酒生产技术有哪些新发展及其原因、怎样做好白酒生产过程中的提质降耗等;白酒鉴评大师考试则要求考生说出八种不同酒体的感官描述和理化指标,并利用考场提供的各型原酒和调味酒,现场勾调出一款浓香型或酱香型白酒,以及1~2款其他类型白酒。
同时,考试还设置了质询答辩环节,老师现场提出白酒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做出解答,根据考生的答辩情况,由考试考核组为其打分并写出评语。
王国春表示,本次考试考核将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打分,力求考出这些精英们的真实水平。
真正“考”出来的大师
“双大师”是一种荣誉,不过也有人并不只是为荣誉而来。本次“双大师”考试中便有这样一位特殊的考生。
赖登燡,中国著名白酒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酒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四川水井坊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早在2006年就获得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前身)联合评定的首届“中国酿酒大师”称号。已为大师的赖登燡,此次除担任考评委副主任委员外,还以考生的身份参加了首届白酒鉴评大师考试。
“这次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对我自己也是一个检验,同时也能亲身去体会一下学生对这次‘双大师’考试理论实操题目的感受,更能发现一些。”通过亲身感受,赖登燡表示,过去大师评选主要是依据知名度、从业经历、对行业的贡献、知识水平等因素来评,这次“双大师”评选除了看这些资历外,还要靠真才实学,这在他看来是一次创新。
“这次考试不像传统考试,判断、选择、填空等题型都没有,全部都是问答题。问答题的内容设置也都是跟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比如如何进行酒体设计,它的依据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很有实用性。通过考试迫使你去思考、去操作,就对这个问题加深了认识。”通过既当老师又当学生的体会,赖登燡认为首届“双大师”评选虽然是一次摸索,但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它确实是在考试,并且内容很丰富,既要考理论水平,也要答辩,形式很活。老师在考学生,学生也在考老师,通过答辩交流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另一方面,赖登燡认为此次考评委在考试分组的组长设置上也有新意,不全是老专家担任组长,而是老中青三代专家均有,他认为这种设置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年轻人,对于白酒事业后继有人很有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引入更多创新理念。
赖登燡很认同这次考试“接地气”的总体思路,“书本理论要有,但也要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出成果,对白酒行业才会更有利。”
“接地气”同时表现在“双大师“的后续推广上。据了解,评选出“双大师”并不是本次选拔的最终目的,在“双大师”选出后还将会有一系列推广活动,包括在四川日报、《华夏酒报》等媒体上进行公示,旨在将“大师”从幕后推至前台,用技术和品质的力量提振行业信心。此外,四川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还将开展大师巡回指导工作,以提高中小企业的酿酒、品酒技能,进而提升产品品质,未来还将在省外展开相应推广交流活动。
目前“双大师”名单仍在评审中,预计获选名单将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2014年年会上正式对外公布。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