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销量正在萎缩,因为消费几率减少了。不怕没柴烧的前提是留得青山在。适者生存是企业基本的法则,该变的时候一定要变,这个“变”当然不是突破底线的“变”,需要我们创新模式。
在这场调整中,泸州老窖做出了诸多变革。2013年6月,泸州老窖智同商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此外,2013年泸州老窖适当放开了品牌管制。
泸州老窖一直倡导“水性营销”,就像水在不同器皿中形状不同,泸州老窖的营销思维也是因时制宜做出改变。在行业大好的2012年,泸州老窖曾经剪掉一些品牌,停止生产金奖特曲、年份特曲、紫砂陶等一系列产品。现在看来,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对于一线名酒,二三线产品的存在非常有必要。以五粮液为例,1994年五粮液制定出“1+9+8”战略:集中精力把五粮液打造成世界级名牌,加上9个全国性品牌和8个区域性品牌。此后,五粮液因为多品牌战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与五粮液多品牌战略对比鲜明的是洋河的超级单品战略。
在高端受阻的前提下,低端二三线产品的竞争,数量庞多,消费者的需求又是多元的,需要企业在尊重渠道的推动力的同时推出相应产品。否则,渠道推动力的总能量在这个竞争中是不够的。所以,为什么今年要适当放开品牌管制,是需要通过增加产品,增加经销商数量,从而提高渠道占有率。
目前,一线品牌做二三线产品的相对流量要快,这是一个市场的趋势,我们必须适应它。这个适应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只有越多的渠道才能接触更广泛的消费者。要实现多渠道,就是要以渠道的利润作为动力,只有渠道利润的动力大,渠道广博后可以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与产品的见面度、认知率,点对点的宣传才能有几何效应。
在行业调整的情况下,渠道扁平化成为行业讨论热点。但是,渠道扁平之后,会导致成本过高无法分摊,对于厂家来 说,今明两年渠道扁平化可能是一个陷阱。
在一般人眼中,销售区域越大越好。事实却不尽然。洋河的成功则是聚焦战略的成功。最开始几年,洋河聚焦江苏市场,把所有资源都放在这里,不仅实现了小区域高销售额,还实现了低成本的分摊。以诗仙太白为例,七八年前重庆诗仙太白计划走出重庆往全国发展。当时我就下了个结论,诗仙太白往全国走得越快,死得越快。最终,诗仙太白还是回归重庆市场。
在行业调整的2013年,白酒电商、O2O等等一些名词炙手可热。2013年双十一,白酒电商也加入了双十一大战。数据表明,酒仙网单日斩获2.2亿的销售收入,位列第一。而排名第二第三的购酒网、中酒网销售额均达数千万。
现实是,酒的现场消费具有太多的偶然性。酒是用来接待客人的,有些客人来打招呼,有些客人不打招呼。酒水不像服装,它的消费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可等待性。
另外,白酒的配送成本比其他产品高。和服装等一些电商消费热点产品相比,白酒属于易碎品、危险品,需要过度包装。因此,酒的电子商务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路去走。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