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到了给产能退烧的时候了。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一年多来,白酒市场发生了巨变。这一政策的出台对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高端白酒的销售造成了很大影响。
2012年底之前,白酒企业扩产成为业内时尚,然而,随着白酒行业步入发展的低谷期,销售不畅则成为各大酒企业的头痛事,而对于白酒企业来说,此前销售旺季的庞大扩产计划又面临了尴尬的境地。
4月17日,五粮液公布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实现收入247.19亿元,同比下滑9.1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9.73亿元,同比下滑19.75%。
其实,五粮液的业绩下滑并不奇怪,也在业内预料之中,而其暂停扩产计划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在年报中,五粮液还透露,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技术改造扩建年产10万吨(浓香型)酿酒车间及配套项目”的议案。
时间回到2012年8月16日,在白酒行业最红火的那个季节,五粮液千亿工程技改扩能项目正式开工,加速推进五粮液实现千亿目标和“世界名酒”战略步伐。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以上,占地近3000亩,工期两年。项目建成投产后,五粮液将新增10万千升商品酒生产能力。
无独有偶,2012年10月24日,贵州茅台第二届董事会2012年度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拟投资约63.06亿元建设“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坛厂片区第一批建设工程项目”、“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坛厂园区及茅台厂区道路工程”、“7号地块年产4000吨茅台酒制曲生产房及配套设施技改项目”、“中华片区第一期茅台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等七个项目。
《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白酒行业预计到2015年产量达到960万千升。不过,截至2011年底,白酒实现产量1026万千升,行业收入规模达到3746.7亿元。这意味着,白酒业“十二五”规划的产量目标早在2011年就已经超越了。
但是,这并没有阻挡各省白酒行业的疯狂扩张计划。贵州省此前提出,在“十二五”期间,白酒产业将新增6至1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一批著名商标,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达到130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元,到2020年,占全国白酒市场的份额争取达到20%。
相比于贵州省的大手笔,四川省更是干劲十足。2012年3月23日,四川省经信委发布四川省白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欲打造五粮液1个千亿企业,宜宾、泸州2个白酒千亿产业基地,预计到2015年,四川白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3000亿元。按照这一目标,仅四川一地白酒产值就已与2010年全国白酒销售收入2700亿元相当。
除了川黔等三大白酒强省在积极扩张外,江苏、湖北、安徽等白酒大省也在争相推进产能扩张的步伐,而剑南春、山西汾酒、泸州酒业、西凤酒、沱牌舍得、杜康酒等白酒企业也纷纷提出扩能计划。
2013年糖酒会期间,泸州老窖集团总裁张良就曾告诉笔者,现在的白酒产量已经过剩,但是这个过剩还没有爆发出来,产能的建设已经过剩50%这是可能的,产能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产能是建起来了还要把粮食装到酒窖里慢慢发酵,发酵出来之后还要生产,这个过剩是生产能力过剩,不是已经生产出来了。
在笔者看来,五粮液集团能够主动给自己的扩产降降温,从长远发展来看是好事,而给产能降温的事情,在白酒行业还没有形成主流,希望有更多的白酒企业能醒醒酒,给产能降降温。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