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最新报告称 ,全球葡萄酒业目前每年的供应缺口已达到3亿箱,是“近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葡萄酒短缺即将到来。而中国人对于葡萄酒的不断渴求将加剧这一现状。
报告称,中国和美国的葡萄酒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加之欧洲2012年产量的下跌使全球葡萄酒出现短缺危机的风险上升,从而导致出口需求加大,酒价上涨。
数据表明,未来将没有足够供应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无疑,未来几年随着中国人财富的增长,他们对于葡萄酒的兴趣也会持续上升。
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在过去的5年中已经翻了一番,并且有望到2016年再度翻番,达到美国人的消费水平。
与此同时,全球葡萄酒产量却未能同步增长,而是自本世纪初以来保持下降态势。占全球葡萄酒产量60%的欧洲,自2004年以来下降了约25%。
并不是每位专家都赞同这一预测。“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短缺。”旧金山K&L Wine Merchants公司葡萄酒采购负责人Mulan Chan-Randel说。Chan-Randel为该公司在法国南部采购罗讷河品种葡萄酒。“我们没有看到以往经济萧条时出现的减价抛售现象,也没有看到任何人抬高价格。我们确实感到葡萄酒消费在上升,尤其是新千年一代,但我们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美国华盛顿州的圣密夕酒庄(Chateau Ste. Michelle)CEO Ted Baseler认为,目前葡萄的供应量充足,只是缺少顶级品质的葡萄。“如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趋于消费更优质的葡萄酒。”
科罗拉多葡萄酒业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Doug Caskey认为,葡萄酒短缺对于那些产量过剩的地区是一大好消息,也为生产商进入中国等“饥渴市场”打开了大门。但这种短缺最可能影响的是低端葡萄酒。
全球著名精品葡萄酒商Bordeaux Index的顾问Michael Daymond-King也认为,这份报告过于夸大了全球葡萄酒市场的短缺程度。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主要聚焦于低端葡萄酒市场,也就是价位在20美元以下的产品。欧洲在这种低端葡萄酒的产量无疑将减少,但我对于这是否会影响到葡萄酒的价格表示怀疑,因为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和新西兰等国家仍然能够提供足够的产品供应。”Doug Caskey说。
对于中国葡萄酒市场需求的上升,Daymond-King认为,其中多半缺口将由中国当地的巨大 产量来满足。而美国市场上升的需求,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量也很容易给予满足。“人们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是一个葡萄酒的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葡萄的酒生产大国。”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