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法国波尔多中级酒庄联盟(Alliance des Crus Bourgeois du Medoc)揭晓了2011年波尔多中级酒庄官方精选(Official Selection)葡萄酒名单。这也是在“复兴”新体系下,由波尔多中级酒庄联盟评选出的第四批中级酒庄精选葡萄酒。
自2008年以来,要想获取“中级庄”这一称号的使用权,相关葡萄酒必须经过一个品质评价过程。只有通过评价的酒款才能贴上一个独一无二的识别码。
中级酒庄赢得市场认可
随着近几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波尔多葡萄酒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区葡萄酒,如何购买性价比高、优质的波尔多葡萄酒,已经成为对品质有要求的葡萄酒消费者的刚性需要。从日常消费来看,列级酒庄价格太高,非列级别的葡萄酒数量又太多,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要对以己之力加以区别和选择谈何容易。而中级庄的评级让一些优秀的葡萄酒从众多无名的酒庄产品中脱颖而出,更加方便消费者的选择,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葡萄酒新兴市场,需求旺盛,但是人们在购买的时候又相对比较盲目,有简单易行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从上游来看,前几年开始,中国市场异业收购的葡萄酒庄,无论是通灵珠宝总裁沈东军收购的乐朗酒庄,还是房地产企业开甲集团(该集团后来成立了专业经营葡萄酒的公司“法国百特酒业”)收购的两家波尔多中级酒庄,都是收购方希望通过这一级别划分出来的葡萄酒提供给消费者品质的保证,打下差异化的一张牌。
百特酒业集团董事长李昌银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初选择一次性收购两家法国中级酒庄,就是希望把产品和经营模式与国内的很多企业错开,以差异化制胜。“张裕、长城等国产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始终有一席之地,不是我们竞争的目标,而澳大利亚等新世界国家虽然近年来发展也很快,但是在中国市场目前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接受的还是法国葡萄酒。因此,我们把收购的目光瞄准了法国波尔多的梅多克产区,中级庄无疑是很好的选择。”李昌银说。今年,连白酒巨头茅 台也在波尔多收购了一家中级酒庄,由此可见,中级酒庄的优势已经获得了认可。另外,从终端价格上来看,一般来说,几百元就能买到不错的中级庄,而且也有一定的陈年潜力。
中级葡萄酒联盟主席费雷德里克·德鲁兹说,“中级酒庄葡萄酒的价格公道实惠,每个瓶子上贴的标签可以让消费者容易识别。本来我们这样做的初衷是对产品进行认证,没想到我们去了中国之后才发现,这也是真正的质量标志。”
一波三折的中级酒庄名单
中级庄的分级诞生于1932年,这个等级如同著名的1855年定级一样,是由酒商们制定的,虽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使用,不过由于遭到质疑,一直到1951年才被合法化。问题是到了2000年以后,欧盟当局并不正式承认“中级葡萄酒”的称谓,并且勒令法国政府制定这一称谓的法律依据。到了2003年,新的定级排序终于公布,从490家参选酒庄中选定了247家,并分为三个档次:中级葡萄酒、优质中级葡萄酒以及特优中级葡萄酒。不过这一定级排列并未持续多久,在一些没有被列入名单的酒庄强烈反对下,于2007年以法律裁决的形式被撤销。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评委当中就有一些酒庄的主人,他们利用评委的优势将自家的酒庄排在了前列。最糟的是,如果没有官方正式评级,“中级葡萄酒”这一称谓只能得到欧盟当局暂时的接受,长久下去将要彻底消失。所幸的是,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奔走呼吁,提出必须制定严格的规定。最后,确定下来的规则包括:每一次评级只能限于一个年份的产品有效,参选的葡萄酒必须经过双重关卡,首先要对整个酿酒过程进行彻底检查,然后再由资深评委们进行盲品,整个过程还必须由必维国际检验集团认证。如此一来,评级过程就非常严苛,大大提高了可信度。
2010年通过这个标准对2008年的产品做了首批评定,290家参选酒庄中有243家通过鉴定,这与2003年选出的247家从数量上相比差不多,但是这次有77家新的酒庄入选,即近四分之一的酒庄更新。2011年评选的是2009年的产品,304家参选酒庄中246家通过鉴定,其中218家在2008年的年份产品上已经被列入名单,新的酒庄入选更新的数量相对减少。法国著名酒评家贝尔纳·布尔奇评论:“2010年和2011年两次评级中更新的酒庄并不多,这本身也是件好事,通过这样复杂的程序来评级也是过渡性的办法,关键是中级葡萄酒这一称谓得到了拯救,真正的等级排序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级酒庄正在成为中国市场的波尔多明星。(作者系逸香网新闻中心主编)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