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在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十八大代表、四川省宜宾市市委书记杨冬生,在做客人民网时公开表示:力争到2015年,宜宾全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1300亿元以上,率先建成中国首个千亿白酒产业,走在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前头,真正担当起领军者、领航者和领舞者的重任。
日前,就宜宾白酒产业的发展,杨冬生接受了《华夏酒报》记者的专访。
王者之都
《华夏酒报》:杨书记,你去年到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向全国人民宣布:力争到2015年,宜宾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1300亿元以上,率先建成中国首个千亿白酒产业集群,走在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前头,真正担当起领军者、领航者和领舞者的重任。宜宾提出这样的战略决策,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杨冬生:感谢《华夏酒报》对宜宾千亿白酒产业的关注。
大家都知道,宜宾之所以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确定为“中国白酒之都”,首先是因为其规模与实力无不居于行业领跑者的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宜宾市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31户,比2008年增加7户;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白酒企业25户,比2008年增加21户,其中5亿元以上的白酒企业11户。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白酒产量48.75万千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1.8亿元,利税156.69亿元,利润100.23亿元,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市工业的33.98%、51.53%和52.34%;占四川省白酒行业的42.05%、43.60%、48.32%,占全国白酒行业的18.84%、22.19%和20.14%。出口创汇10022万美元,占全国白酒出口的80.42%,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2012年前三季度,宜宾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白酒产量31.85万千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8.83亿元,利税165.47亿元,利润109.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5%、14.2%、43.01%、47.1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1.52%、69.87%。
其次,五粮液作为“中国白酒大王”的行业地位进一步强化。近年来,五粮液不断实现跨越发展,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深厚企业文化底蕴、拥有23家二级公司、5万余名职工、占地10平方公里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诸多荣誉光环围绕在五粮液身上:它是国家工信部批准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和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更被广泛赞誉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全国生态环境领先、产品质量卓越、古 老与现代完美结合的“酿酒圣地”。
据资料显示,目前“五粮液”品牌价值已达659.19亿元,蝉联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00强第3名,连续18年稳居中国饮料食品行业第一品牌。2011年,五粮液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87亿元,利税总额135.4亿元,利润总额89.7亿元,荣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06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51位,酒业名列白酒制造业效益十强企业和销售十强企业的第一名。2012年,五粮液股份实现销售收入270亿元,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大关。
在五粮液的强势引领下,宜宾白酒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趋势,如高洲酒业、叙府酒业、红楼梦酒业、华夏酒业等“十朵小金花”企业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高洲酒业2011年生产规模已达1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18亿元。叙府酒业、红楼梦酒业、华夏酒业、吉鑫酒业等4户企业销售收入也超过8亿元。此外,宜宾的一批白酒企业通过加快技改扩能、收购兼并中小企业,相互持股集团化运作,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各种创新模式,加速实施战略性做大做强,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以上的企业达20户,占全市白酒规上企业的64.52%。
众多白酒企业共同铸就了“中国白酒之都”的城市品牌,白酒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支柱作用明显,“中国白酒金三角”龙头地位巩固、全国白酒行业旗帜作用突出,宜宾无愧于白酒行业的“王者之都”。
为此,在这里,我借用东汉《释名》中一句话:“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这也完全适用于宜宾作为“中国白酒之都”的定义。
幸福“酒都”
《华夏酒报》:我们在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采访时,该镇长胜村6组的村民陈兴友告诉我们,3年前,他家的年收入是6000多元,如今翻了番,达到了15000元。他逢人就说是宜宾这瓶酒让他收入多了,还住上了楼房。是什么让农民的收入得到如此大幅的提高?
杨冬生:早在2007年,我们便明确将白酒产业作为“一号产业”来打造,并顺势提出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原料基地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产业宜宾、畅通宜宾、生态宜宾、人居宜宾”为核心的“四个宜宾”发展目标,其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经济兴盛、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良、人民幸福的美好新宜宾。我们把追求人民的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惠及我们的老百姓。
宜宾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已经有2190多年的建城史、4000多年的酿酒史、3000多年的种茶史,这造就了宜宾人自强不息、勤劳智慧的品质操守和力争上游、海纳百川的风范情怀,彰显着诚信、包容、智慧、创新的人文精神。
这里,区位优势独特,辐射带动区域广,资源富集配套,要素保障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
由于有着这样的优势,宜宾正走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前头,建立世界顶级的白酒基地,真正担当起白酒金三角领军者、领航者和领舞者的重任,为塑造中国白酒的民族品牌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奋力推进经济强市的建设,让宜宾的经济更加兴盛;第二是要奋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让宜宾政治更加清明;第三是要奋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让宜宾文化更加繁荣;第四是要奋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让宜宾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第五是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宜宾的生态更加优良;第六是要抓好民生事业,让宜宾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责任之都
《华夏酒报》:毋容置疑,宜宾白酒产业在中国酒业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规模不仅占到川酒的半壁江山,而且占到了全国白酒行业将近17%的比重。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提出真正担当起领军者、领航者和领舞者这样一个目标呢?
杨冬生:沿着中国酒业格局的脉络,把视野从酒都宜宾进一步发散开来,“中国白酒金三角”便会呈现于我们眼前。这片神奇的名酒佳酿产区,其核心区位于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的长江、岷江、赤水河流域,横跨四川的宜宾市、泸州市和贵州的遵义市。这片方圆约5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带,是中国浓香型、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固态蒸馏白酒的高端品牌集聚区,孕育了驰名中外的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等中国名酒品牌,扛起了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江山,是中国版图上最为香醇的神奇沃土。
而宜宾的规模与实力优势,则注定其要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充分合作、有序竞争中加快发展、实现多赢,巩固提升“中国白酒之都”的战略地位,为塑造中国白酒民族品牌、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内的竞合发展,我对竞争是这样理解的,只有竞争才有活力,只有竞争才有快速发展,我们追求的是良性竞争、成长性竞争。
作为强者应有的气度风范,我们必须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宜宾的“酒都”地位,更意味着对白酒行业的一份使命,应该将自身强大实力不断转化为驱动行业进步的动力。向兄弟省市学习,取长补短,共进共赢,将白酒产业融入到产业宜宾、畅通宜宾、生态宜宾、人居宜宾之中通盘考虑,真正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特色化、旅游产业化”的“五化”联动,这样,宜宾才能在“中国白酒金三角”中发挥更明显的引领作用,逐渐实现中国白酒走出国门,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综上所述,从规模领先到实力超前,继而形成全方位、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在未来,这必将是宜宾对话世界的“美酒语言”——产区优势基础上的集群效应。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