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节,又到了葡萄酒销售的旺季。促销宣传依旧红火,但业内人士冷暖自知:“其实从去年中秋节后,国产葡萄酒的实际销售量就在不断萎缩。”
与此同时,国产葡萄酒的更大危机正在浮现。“目前,很多酿酒葡萄产区仍在盲目扩张,今年种5万亩,明年10万亩……再这样下去会有大麻烦。”说这番话时,王利明正站在河北怀来的土地上。这里是农业部认定的全国最佳酿酒葡萄栽培地区,被认为是生产干性酒、香槟酒、白兰地的理想产地,是“优势产区中的最优产区”,甚至是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的诞生地……可越是如此,这位中国酿酒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的话,越让人感到格外冷峻。
备受冲击
“你到北京三里屯去看看,到处卖的都是进口葡萄酒。”北京农学院教授、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晁无疾有一组数字:截至2009年底,国内登记注册从事葡萄酒进口业务的企业就有24137家,销售的外国葡萄酒品牌多达1386个。
放眼全球,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葡萄酒消费可谓冰火两重天。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统计,从2008年到2010年,全球葡萄酒消费总量下降了3.6%。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这三个主要国家,葡萄酒消费分别减少了17.1%、6.4%和4.4%。而同期,我国葡萄酒消费持续升温,三年累计增幅超过50%。
“1978年,我国人均消费葡萄酒0.03升,到2011年已达0.6升,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0.8升。但迅速占领这个庞大市场的,却是洋葡萄酒。要知道,目前全球葡萄酒每年过剩约250万千升左右,这三年的过剩总量已经超过800万千升,大量洋葡萄酒正争相涌入中国。”晁无疾说。
来自中国海关的统计显示,1994年,我国进口葡萄酒165千升;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6.16万千升。
“在北京农学院边上的商场,最好的法国干红每瓶69元;在西安的超市,进口干白30元一瓶;在网上,三瓶法国波尔多AOC只卖58元。就连山东文博会,招待用酒也是法国葡萄酒!”晁无疾说。
“进口葡萄酒在高中低端各个层次上都对国产葡萄酒造成了巨大冲击。”王利明以广东市场为例,曾经进口酒和国产酒销量齐增的景象,已经被进口酒增长、国产酒下滑所取代。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