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鉴别品评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酒业互联网思维的前行者(1)
·跨界并购 ST椰岛“卖壳猜想”还
·建酒庄重要,选择品种好的葡萄更
·随附单电子化升级 “信息化工程
·生态?有机?……酒业升级的标配
推荐文章
·做奔跑的前浪,迎接新繁荣的到来
·产区要形成全民学习葡萄酒的氛围
·端午佳节,葡萄酒让这个端午与”
·在家开葡萄酒,你一定苦恼过这7
·16位院士齐聚赤水河谷,最强大脑
最热文章
· 宿迁 酒都的归宿与变迁
·真假酒的鉴别
·罗马尼康帝还会立于潮头多久
·部分名烟名酒店盈利真相
· 杯具,让白酒文化“慢”下来
· 酒业O2O凶猛来袭
· CCTV为强势品牌背书
·解密剑南春“借壳上市”传闻
·“拼酒式社交”何时休?
· 2015让消费者重新认识水井坊
旗帜广告位
香槟在中国曲高和寡
2012-12-17 09:46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前些日子,笔者在上海柏悦酒店参加了一个小型香槟活动,罗兰百悦(Laurent Perrier)香槟与其中国代理商ASC公司一同庆祝双方携手合作,并品尝了罗兰百悦无年份香槟及其著名的粉红香槟,托盘里还有生蚝等搭配小食。
     人群中也有香槟拥趸,津津乐道于这款香槟经典的葡萄酒调配——“霞多丽占多少、黑皮诺占多少”。笔者感到好奇的是,中国真正的香槟发烧友、自掏腰包买香槟的人有多少?
     酒店侍酒师Jerry Liao坦言,以他在酒店餐饮宴会部的工作经验来看,上海本地客人在婚宴中预订香槟的比例非常低,大概只有西方人结婚才会用香槟。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用香槟”是说每桌酒席都为客人准备了香槟饮用,而并非祝酒的仪式。
     综合诸多因素来看,香槟在中国终究是小众青睐之物。笔者也曾从杭州某五星酒店侍酒师Michael处获悉,香槟在中餐厅几乎是卖不动的,意大利的“超级托斯卡纳”的销售都好过香槟。中国人还未养成喝香槟的习惯。一份新浪微博上发起的中国人消费香槟的调查显示,尽管有96.7%的人表示曾经喝过香槟酒,但是,其中仅有59.1%的人表示,一年中饮用法国香槟的频率在两次以上,8.9%的人饮用过两次,14.4%的人饮用过一次,17.6%的人一年中未曾饮用过。
     一方面是经济因素。大多数中国酒客觉得香槟昂贵。假设开10桌酒席,每桌10位客人,总共得准备20瓶香槟,按400元一瓶来计算,那就是8000元。长辈们会心疼,那得折算成多少“上海石库门”黄酒呢?相比之下,西方人也是一样会“肉痛”。譬如,在澳币疯涨后,2011年酩悦香槟在澳洲市场零售价降低至44澳元/瓶,年轻人就开始喝得起了。当然,酒商的利润空间就被压缩了。
     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喜庆,更愿意以红葡萄酒招待客人,万一遇到令人头痛的闹酒者,伴郎伴娘们还可“偷梁换柱”,比如换上已勾兑了可乐的酒。还有,被重口味葡萄酒浸淫了许多年的中国消费者来说,香槟的酸度、矿物质口感、轻盈优雅的风格,对于他们而言未必是一种享受。
     而对于买单的人来说,喝香槟也不是一件省心事,或许会有心理压力。
     不过 ,整个庞大的中国市场在香槟生产商们看来依然非常有吸引力,香槟消费增速十分可观。根据法国香槟行业协会(CIVC)的数据,2010年,香槟对中国出口量增长90%,达110万瓶;2011年,香槟对中国出口量又增至130万瓶。
     如今,香槟在中国市场推广,少不了倚仗五星级酒店的平台。众多酒店分别以巴黎之花、凯歌黄牌、酩悦香槟、玛姆香槟等畅饮搭配早午餐。对一些中国消费者来说,在高级酒店吃早午餐,搭配香槟才是最“上档次”的。毕竟,香槟和早午餐对中国人来说都是舶来品。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质检总局或将亲验茅台 中食协批资本阴谋做空白酒行业
下一篇: 标准缺失,必然授人以把柄
酒业互联网思维的前行者(1)
酒业互联网思维的前
生态?有机?……酒业升级的标配应该是什么?
生态?有机?……酒
是非“茅台”
是非“茅台”
迷失高炉家
迷失高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