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间,中国酒业协会在其官方网站刊出《关于针对某媒体报道我协会回应白酒塑化剂超标问题的声明》称,“某媒体机构通过互联网发表有关白酒塑化剂超标的报道,同时对我协会《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一文进行断章取义的报道,歪曲了文章的真实内容。”
《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一文指出,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也就是这一句“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让有些媒体解读为“所有的白酒产品都含有塑化剂”,甚至竟然还有网站假借“中国酒业协会”的名义对酒行业的“塑化剂”问题夸大指责,妄图抹黑整个白酒行业。
作为行业媒体,我们觉得有责任站出来,说一说这个行业的事。
中国白酒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年产量超过1000万千升、生产总值超过3800亿元、销售产值4000多亿元、利税总额超过1000亿元、以文化为核心价值的传统特色产业。
放大到整个酒行业来看,2011年,我国饮料酒总产量7103万千升,工业总产值6699亿元,上缴税金711亿元,利润807亿元,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超过10家;高端白酒品牌逐步进入国际化竞争;啤酒产量从2002年至今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行业已形成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国内葡萄酒产量、消费总量逐年提升。
现在的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饮料酒生产和消费国。
然而,这样一个承载民族复兴的产业为何会在2012年连番遭遇“侮辱和不公正待遇”呢?联想到之前的“勾兑门”事件、“农残门”事件,我们不禁有了更多的疑惑和不解。
为什么一个传统的行业会受到这么多的现实打击?
难道仅仅是因为在国家整体经济下行环境中,酿酒行业一枝独秀,业绩喜人?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不是更应该关心爱护这个行业,而让这个行业更加健壮成长才对吗?这才是企业之福,行业之幸,媒体之责。
酒业专家舒国华也在微博上呼吁:“2012年,白酒行业被集中的、大量的诬陷、泼脏水,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揪出黑手以谢天下!”在他看来,很多规范酒厂已用不锈钢替代了塑料制品,塑化剂不应该也不会出现在酒中。
微博知名博主“求诸子”也表示,在资本市场,“做空”酒业的力量很强大,需要引起业界高度警惕。
事实上,商务部正在详细制订关于白酒行业的很多相关标准,其中不仅仅涉及到了塑化剂问题,关于年份酒、产品原料、包装运输等相关项目都在制订中。而近期商务部发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也正是为了规范酒类流通市场秩序而对原有办法进行了修订。
这都表明,整个行业都在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下渐渐走向规范有序的发展中。在这样的进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行业和企业应该去积极面对这些问题从而使得整个行业走向更加完善合理的格局中。
所以,同为媒体,《华夏酒报》希望大家能本着科学、客观、公正、严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中国白酒。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指出,白酒行业、特别是名优白酒企业有必要深刻反思中国白酒的社会与文化定位,加强白酒民族品牌和自主品牌保护,将责任意识全面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品牌建设、文化发展的所有环节当中,切实提升中国白酒的社会美誉度,从而推进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
这个行业在做的事情,媒体们有责任和义务去评述、去记录,去实事求是撰文传播,而不是挖空心思去谋取不当的商业利益。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