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产葡萄的新疆,有一群人正在尝试葡萄酒业传统却又新颖的业态——酒庄。酒庄,之所以传统,是因为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之所以新颖,是因为在新疆葡萄酒业还属于新业态。
目前,新疆的酿酒葡萄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麓、南疆焉耆盆地、伊犁霍尔果斯、吐鲁番哈密四大产区,追随酿酒葡萄而建的酒庄,也主要分布在这四个地区。在采访过后,笔者发现,新疆新建的葡萄酒酒庄大多不追求规模宏大,却专注于酿造特色葡萄酒。
酒庄 “产量少、品质高”
日前,笔者来到新疆阜康,原来经营白酒近30年的阜北大曲白酒厂正在改建成葡萄酒酒庄。由于在2009年,这家白酒厂引进了一条榨汁生产线,接手这家老牌白酒企业的陈洪宾毫不费力就将葡萄酒生产线建了起来。
陈洪宾是这家酒庄的经营者,也是国家级葡萄酒评委、高级工程师,一位在新疆葡萄酒行业打拼了30年的“老前辈”,可如今却要“打破陈规”,走上酒庄这条时髦的“小道”。
酒庄附近就是兵团某部的26000亩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能保障酒庄的原料供给。有原料、有资金、有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家酒庄还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产量少、品质高”。
在新疆,像陈洪宾这样追求品质的小型酒庄近年来已是遍地开花,为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突出民族特色
如果不做酒庄,那些想要从事葡萄酒业的人,恐怕只能选择建酒厂。可是,内有中信国安、楼兰、乡都等“劲敌”,外有张裕、长城、王朝等“猛虎”,想要突出重围,谈何容易。因此,许多人选择了剑走偏锋,新建或改建酒庄。可是,到底酒庄是什么样?
几年前,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呼吁倡导的《八葡萄酒企业打造酒庄联盟》,就对国产酒庄进行了标准的描述:投资总额应该不低于2000万元;有归属于酒庄并且能完全控制的葡萄园;种在酒庄,酿在酒庄,灌装在酒庄;酒庄酒年产能100千升至1000千升;葡萄园与发酵车间的距离不超过20公里;具有常年20℃以下的地下室或温湿度相对稳定的储酒车间等。
当前,新疆的酒庄在继承国产酒庄标准时,也对酒庄功能做出了延伸,以葡萄种植观赏、文化休闲、葡萄酒品鉴交流、民族工艺葡萄酒酿造四位一体的新型工业旅游庄园,正在盛行。而且,酒庄多已突破酿酒或旅游单一功能限制,设计以新疆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为特色。也有的酒庄在规划中建设民俗村寨、改良世界名品葡萄种植观赏园,增设葡萄酒文化博物馆、葡萄酒品鉴中心、葡萄酒生产工艺微缩景观等。
2012年新疆酒类流通年会上,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刘军表示,新疆葡萄酒想要转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就要注重葡萄酒背后的文化。因此,在酒庄的建立和经营过程中,管理者都充分挖掘了葡萄酒的文化底蕴,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