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水行业对餐饮渠道可谓是“又爱又恨”,有关酒水买断一说,追根寻源,怕是白酒之创举。日渐盛行的自带酒水,让白酒业经营餐饮市场举步维艰,戏剧化的是啤酒业接过此营销大旗,无论是一线品牌还是二线品牌,均乐此不疲,以至于创下如今啤酒业餐饮运行之盛世。或许是受“白酒重品牌,啤酒重渠道”的营销理念影响,如今的白酒业似乎不屑于餐饮运作,从外因看,是因为餐饮渠道投入产出比低,过程缓慢且艰辛,销售回报率低;而从内因分析,整个白酒业重结果轻过程的销售业绩考核导向,深深影响着基层业务的营销发力方向。
即便如此,餐饮渠道依然有着独特的白酒市场拓展意义,做餐饮不一定能起多大的销量,但不做餐饮却一定非常不利于区域市场的品牌快速落地生根和起量。
市场规划
餐饮终端一直是较多白酒品牌市场运作的一块“软肋”,受经销商网络局限性、自带酒水拖累、餐饮终端进场门槛居高不下等因素制约,白酒品牌常对餐饮终端敬而远之或浅尝辄止,很难规模性启动。纵览当今中国一二线白酒品牌,茅五挟品牌优势,基本供不应求,自是不屑于餐饮;洋河算是餐饮运作稍有成就的品牌,但是也仅局限于华东苏浙等地;郎酒近年来飞速发展,在餐饮渠道上已有所建树,主要体现在川南、成都、贵州、广东等地;相比之下,丰谷在四川的餐饮运作上,反而算是可圈可点。
事实上,餐饮终端虽然受自带酒水影响销量小,且入场收费较高,貌似投入产出比低,但是餐饮终端始终是任何一个市场酒水消费最为集中的一块平台,是区域市场酒水消费的窗口和风向标,对品牌在区域市场的落地生根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中档白酒与中高档白酒有较大区别,中档白酒在餐饮终端的自带酒水量要远低于中高档和高档白酒,因此,白酒品牌尤其是中档白酒品牌,应将餐饮终端列为重要的动销渠道之一。
中档白酒在某区域市场启动餐饮渠道之前,应该认真调查市场,然后制定科学的市场规划。具体包括:
1.可用于餐饮终端运作的费用额度。结合销售办事处的年度规划,经销商可整合资源,确定餐饮终端费用投入总额。
2.餐饮终端的类型和数量。餐饮渠道的分类方式较多,常用的按档次划分为:高档、中档、普通、低档;按经营菜品种类划分为:中餐、火锅店、大排档、特色菜、农家乐等。中档白酒适宜进入的餐饮终端包括:普通店、中档店。餐饮渠道的启动,必须是有步骤、规模性启动,如果仅启动零星几家餐饮店,对品牌在区域市场的发展并无实质性意义,但目标数量确定过高,则有人力、费用等资源限制,难以精耕细作,故数量的确定,宜以合适为原则。中档白酒制定餐饮终端运作方案,可遵循如下数量原则:县级市场>20家, 地级市场>50家,省级市场>150家。
3.人员规划。运作餐饮渠道必须有专职业务队伍,销售办事处应整合经销商业务团队,结合销售办事处自有团队,明确分工,确定餐饮终端的专职业务人员,一般情况下,县级市场至少需1人,地级市场至少需2人,省级市场至少需5~6人。
终端选择
对餐饮终端的开发,应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将资源投放到刀刃上。因此,销售办事处应对整个餐饮终端作深入调研,再结合目标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开发的餐饮终端,包括:
1.类型匹配原则。中档酒选择餐饮终端时,以中档店和普通店为首选,特殊情况下,部分高档店和低档店可酌情纳入。对不同菜品类别的终端店,宜以中餐优先,火锅店保守考虑,但针对生意好有消费能力的火锅店,仍需积极纳入。
2.合理分布原则。选择餐饮终端时,应考虑区域市场整体餐饮分布的地理位置特点,主张在餐饮一条街重点布点,但不提倡将所有资源费用投入在一条街上,宜东西南北适度分布,从而扩大整个辐射能力。
3.生意好坏原则。调查终端最近的生意状况,以生意长期较好、顾客入座率高且稳定为首选。对生意一般且又入场费高的终端、生意较差的终端,都不宜选择。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