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日益兴隆的酒类股票正在成为某些利益机构眼中的“另类肥肉”。
8月10日,中国本土最大的葡萄酒上市公司张裕深陷“农残门”事件。当日张裕A股价接近跌停,张裕B股跌停,市值一日蒸发30多亿元。
而“肇事者”竟然是一篇语焉不详、内容无可查证的微博。
随后出现的融券余量不寻常的变化也暴露出这件事情的背后“有故事”—— 8月9日,事件爆发前夜,张裕A股的融券余量达到了68,237股。
到了8月10日,“农残门”事件曝光并迅速发酵,张裕A股放量冲击跌停,而8月13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日的融券数量达到53,383股,融券余量达到85,454股,双双创出其开通融资融券业务以来的新高,同时当日的融券买入偿还(相当于平仓)量达到了36,000多股。
有机构分析,已经有近一半前期埋伏做空资金获利撤出。
剧情有些简单。从事件曝光到张裕组织科普澄清,不过1天时间,张裕的危机公关也很及时,媒体见面会有声有色,股价也很快开始止跌上扬。
这出“闹剧”的导演对此应该也是甚为满意,“电影”很精彩,“票房”也不错,很可能,下一部作品就轻车熟路了。
2、古井,做空者的试验品?
导读:
“勾兑”的阴霾正在渐渐散去,古井贡似乎已经拨开云散见天明了。
9月9日,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的安徽古井集团生态产业园正式投产。这个由安徽省亳州市市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亳州市重点工程、亳州市工业建设的一号工程,同时被列为安徽省“861”重点建设项目,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古井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余林在生态产业园投产仪式上动情地说:“该产业园建成后,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原酒产能总共可达6万千升,并新提供不少于8000人的就业岗位,为古井集团主业白酒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借着产业园投产的机会,古井集团迅速扭转了媒体们的报道口味。“勾兑事件”尘埃落定之后却值得我们反思:白酒股是否已经成了投机者的“板上鱼肉”?面对做空,酒企业是否有得力、有效的反应机制?企业之间的“内部矛盾”如何解决?
如果,有人说,下一个做空的版块是白酒股,你会相信吗?
3、“空”袭潜伏,酒企如何防备?
导读:
目前,距离真正的酒业做空时代来临,或许还有一定的缓冲期。
8月27日,沪深证交所发布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一度引发市场担忧,认为这将“全面开启A股做空时代”。但据证券人士分析,目前的融券成本很高,机构做空酒业的获利空间较小,动力尚显不足。同时,酒类上市公司多为国有控股企业,大股东出借证券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短期内较难出现大规模做空酒业的情况。
但这并不意味着酒业可以高枕无忧。当前部分酒类上市公司不够规范的财务报告体系,以及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行业里长期存在的某些“顽疾”,或许都已被一些做空机构掌握,随时有可能成为“空”袭者投向市场的炸弹。
倘若真有机构正在“小规模尝试做空白酒个股”,甚至以不实消息恶意做空酒类个股,那么,酒企除了被动等待和自认倒霉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