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01年的鼎盛时期,四川原酒在江苏可谓出尽风头,浓香型白酒的风靡带动了整个四川原酒在江苏的发展。目前,随着洋河、双沟等苏酒品牌淡雅风格的逐步推广,四川原酒在江苏不得不从“主角”走到了“配角”的位置。日前,《华夏酒报》记者针对四川原酒在江苏的发展问题采访了江苏省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英,她表示:“转型或将是四川原酒在江苏的一条发展途径。
从“主角”到“配角”
据王建英回顾,上世纪80年代末,在酒类市场经济的“双轨期”,四川白酒在当地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勇于创新,走在了全国酒业的前列,因此也带动了整个浓香型白酒在全国的大规模发展,浓香型白酒一时成为全国市场的主流。同时,川酒良好的销售政策也赢得了众多的江苏酒类经销商放弃经营当地苏酒品牌转而经营川酒品牌,使得江苏当地企业在被动的情况下转走“捷径”,大量引进四川原酒为基酒进行生产。这一时期,四川的众多原酒企业成了“香饽饽”,原酒在江苏不愁销路,俨然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的“主角”。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江苏企业逐步意识到,在这一过程中自身品牌价值在逐步流失,企业的特色已经完全转变成了川酒特色,一直效仿川酒风格导致了自身品牌消费者的大量流失。
直到2002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振兴苏酒”的大背景之下,以洋河、双沟、今世缘以及汤沟等苏酒品牌为代表的生产企业提出了“恢复自身品牌口味”的发展战略,随着洋河、双沟等品牌的迅猛发展,整个苏酒军团强势复苏,在淡雅型白酒的冲击下,四川原酒在江苏正逐步失去空间,逐步淡出江苏这个舞台。“截止到现在,江苏的生产企业基本都是用自己企业的原酒进行生产,偶尔用到四川原酒也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勾调用酒,以丰富自身品牌的口味,可以说,四川原酒现在在江苏已经成为‘配角’,部分原酒根本就进不了江苏生产企业。”王建英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
转型或是发展途径
从被“求购”到求江苏白酒企业“采购”,四川原酒在短短十几年内经历了一个由“巅峰”到“低谷”的迅速下滑期。王建英分析认为:近年来,江苏白酒生产企业十分重视品牌自身的发展,对原酒质量严把质量关,对淡雅技术的深入研究也使得产品特色逐步得到消费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