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啤酒并购喜力中国,让公司在通往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拿到了一张“王牌”。虽然并购后的整合还在有序推进中,但资本市场已经为这桩并购案投了积极的一票,投资者的追捧让华润啤酒公司股价在2019年一路走高,市值屡创新高。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香港上市的16家酒精类公司2019年仅有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股价活跃,其中,华润啤酒公司股价2019年全年涨幅超过60%,以2019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达到1398亿港元,较年初增长了500亿港元。华润啤酒如此受资本市场的追捧,背后除了公司良好的业绩支撑外,与公司的改革及并购喜力中国不无关系。
岁末年初,《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参与这笔并购案的主要领导成员、项目组组长、华润啤酒CEO侯孝海,探索这桩经典并购案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集团战略:
打造专业化啤酒上市公司
“华润啤酒今天的成绩与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分不开,如果没有先前华润集团对华润创业(华润啤酒前身)的重组,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华润啤酒收购喜力中国这起并购案的发生。”侯孝海在讲述这段并购案时做了如此的开场白。
历史追溯至2014年,彼时的华润创业主业不聚焦,其业务包括华润万家、雪花啤酒、华润五丰和华润怡宝四部分。2015年,华润集团通过内部资产重组的方式,剥离了华润创业中的零售、食品、怡宝水、太平洋咖啡等盈利能力较弱或处于业务调整期的非啤酒业务,将公司主业聚焦于啤酒单一业务并更名为华润啤酒。2016年3月份,华润啤酒与SAB Miller Asia达成协议,回购其持有的华润雪花啤酒49%股权。2018年,华润啤酒与世界第二大啤酒酿造集团喜力集团签订协议,购得其在中国6家公司的全部股权以及喜力香港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由此获得喜力啤酒在中国区的全部业务。
5年时间,华润集团对华润创业进行再造,最终有了一个专业化的啤酒上市公司——华润啤酒。
“傅育宁董事长到华润集团之后,就开始了华润创业上市公司的重组,而这次重组也是后来一系列战略布局的原点。如果没有对华润创业的重组,也就没有后面一系列的故事。”侯孝海对记者表示,“华润集团对华润创业的这次重组,第一次释放华润啤酒作为一个啤酒企业的市场价值,也是第一次体现雪花啤酒品牌的价值。”
在侯孝海看来,一路走来,有几件大事不能忘。完成重组是华润集团对啤酒业务板块布局的第一步,而华润啤酒收购SABMiller持有的49%的华润啤酒股份,让华润啤酒股权独立,是华润啤酒发展史上第二件大事。
“2016年,SABMiller和百威英博合并,合并之后在中国的业务就面临重新洗牌。百威英博为了尽快完成全球性并购,就将中国华润啤酒的股份卖给了华润集团。当时,华润集团傅育宁董事长和华润创业董事会主席陈朗跟百威英博进行谈判,以非常低的价格,收购了SABMiller持有的49%的华润啤酒股份,使得华润啤酒成为华润独资的上市公司。”侯孝海表示。
侯孝海告诉记者,在完成独立的股权结构后,华润啤酒的管理层也发生了变化,新管理层的上任,让公司的啤酒品牌——雪花啤酒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侯孝海表示,新的班子成立后重新为雪花啤酒制定新的战略,做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反映。
制定全球化战略:
引进国际大品牌
众所周知,过去,国内啤酒行业靠跑马圈地形成了五强格局,而华润啤酒创造了“雪花速度”。未来行业竞争靠什么?成为以侯孝海为首的这一届新领导班子面临的课题。而高端化、全球化发展是侯孝海团队为华润啤酒提出的新发展战略。
事实上,作为公司的掌舵者,侯孝海在雪花的发展史上留有非常深的印记。2001年,他作为职业经理人加入雪花啤酒,历任雪花啤酒销售发展总监、市场总监、营销中心总经理、区域公司总经理。2006年,侯孝海创造了“非奥运营销理论”,被誉为“中国非奥运营销第一人”。2016年,侯孝海全面执掌雪花啤酒,推动了收购喜力中国这件啤酒行业的经典并购案。
在侯孝海看来,未来啤酒行业的竞争一定是企业间的高端之争。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啤酒行业正在从跑马圈地转向企业竞速赛。华润啤酒收购喜力中国,一方面帮助华润啤酒在高端化方面进一步提速,另一方面,借助喜力全球渠道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去。
“我们在提交雪花啤酒全球化发展战略之前,傅育宁董事长已经看过一遍PPT了,在傅董事长的办公室,他跟我谈了一个半小时,因为他要听整个战略,听整个全球化战略为什么要这么提,意图是什么?跟过去去海外并购有何不同?价值在哪里?”侯孝海针对傅育宁提出的一连串问题,都一一进行了回答。
把国外的大品牌引进来,再通过合作把雪花啤酒送出去。侯孝海和他的团队勾画出的雪花啤酒发展路径图得到傅育宁的认可,“董事长听了很‘震动’,他觉得这个路数好,这可能是中国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好产品,好品牌,加中国的好市场,汇聚了更好的效应。”侯孝海如此表示。
事实上,为了找到更好的“联姻”对象,华润啤酒并没有把“宝”都压在喜力身上,“当时我们首选喜力啤酒,次选嘉士伯,第三选Molson Coors,四选朝日和麒麟。”侯孝海表示,“那时候我们还出去了一趟(出国),这个我们叫做‘四面八方,多管齐下’。让全球很多的基金、投资者,来帮我们找投行、找喜力、找嘉士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7月26日,雪花啤酒与喜力双方进行了第一次见面。”
为什么首选喜力啤酒,侯孝海给出的逻辑是,“喜力历史久远,喜力啤酒有更好的血统、更好的高贵的身份、更好的品牌形象,也有更好的全球化的高端的市场。但是这桩并购案并不省心。第一次见面选在新加坡,华润啤酒是满怀热情和期待去的,但喜力则仅仅抱着试探性的目的去的,在丢下‘回去研究一下’六个字后就没有了下文,且这一等就是4个多月时间。”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