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开始,酒业朋友圈圈掀起了一股“海福鑫事件”的转发热潮。京城某都市商报发表的一篇有关北京位列前三的酒业大商海福鑫经营不善“面临破产”的报道,在微信朋友圈快速传播。如同在酒业重庆糖酒会后刚刚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一块巨石,引起不小的涟漪。
一时间,酒业新旧媒体第一时间凭着自己对“海福鑫”徐总的“依稀记忆”,纷纷摆明自己的态度:挺者有之,踩者有之,旁观不评者亦不占少数。总结起来,不外乎对徐总本人的包贬和对目前酒业流通商业环境的感叹。酒商群体,更是旗帜鲜明的站在酒界商家的角度力挺同仁。其中,某酒媒主笔的一篇“回忆老徐”的文章,令笔者从另一个角度结识了这位“久难谋面”的海福鑫老总。作者与老徐相识已久,但仅有的见面却屈指可数,这不能不说是传统酒商的典型风格。
又问及几位同行与朋友,谈及海福鑫和徐总,都表示近两年市场上少见其走出台前,想来令笔者感慨良多。
喧嚣的一夜悄然过去,今天一早,几家行业媒体公众号,都在第一时间发表了海福鑫徐总深夜会晤媒体“澄清事实”的消息,其危机公关不可谓不迅速。从徐总对情况的说明可以看出,此前商报的报道确实与现实有着一定的“出入”,但此前与外界缺少沟通、资金链出现问题的事实却是摆在眼前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沉下心思,“海福鑫”事件带给酒界大商的思考却是多角度与全方位的。酒界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摆在眼前的冷酷现实,谈或者不谈,它都在那里,况且不少媒体朋友利用各自的优势,随后的分析可能会更加具有说服力。《中国酒业》近期即将发表的专题恰巧也对酒界生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此次的“海福鑫”事件也将成为支撑我们观点的有力论据。
而在这里,笔者也想谈谈对这一事件的第一时间感受与想法。行业调整期的大环境下,酒类流通领域,特别是大商,该如何经营与塑造自己的商业形象与企业风格,是酒商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一点上,其它行业的一些作法值得酒业大商们借鉴。如今的商业时代,早已经不是过去的“闷声发财”的时代,不少企业家都成为了自己商业帝国的最佳代言人,其个人形象甚至已经与企业形象融为一体。企业家频频走上讲坛,充满自信的积极“发声”,亮明自己的观点,已经成为企业品牌经营的“必修课”。早在五年前,在地产、IT等新兴行业的企业家,就开始利用自己的个人形象改善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与口碑,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无论是老少皆宜的“任大炮”,还是微博上幽默诙谐的“小潘”,亦或是IT业年轻有为的雷军,直至常年一身黑色T恤的乔布斯与邀请央视目睹“双十一”盛况的马云,都在不断的开放交流中,向社会公众与媒体传递着企业经营的自信形象。消费者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在这样的商业氛围中都很难质疑其潜能与实力。
自2013年酒行业政策与环境发生变化以来,作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以上市公司为首的酒业生产企业,在与社会公众和媒体的交流中逐渐认识到“商业形象”与企业家形象的重要性,作出了不少的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今袁仁国的实干、季老爷子的睿智已经成为茅台的“形象”;王国春的冷静也正在成为五粮液的符号;李秋喜的朴实好诗也为汾酒增色不少,几大名酒正在用企业家形象带动“商业形象”的提升。
在不久前召开的重庆糖酒会前后,不少酒界大商也开始走上台前,纷纷发表自己的对行业的观点,给媒体与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在媒体的群访中公开表达了对行业未来的看法,在施放正能量的同时,更加体现了酒商企业家的自信,成为重庆糖酒会期间媒体朋友争相转载的亮点之一;浙江商源董事长朱跃明更是以酒商的身份长期活跃在行业媒体的字里行间,10月18日,在商源集团20周年庆典“广撒英雄贴”遍邀媒体与行业专家,在庆典的同期举办论坛,亲自主讲,吸纳各方观点,真正实践着酒界生态“共好”的理念。这些企业家的亲力亲为与平日点滴的积累,都是企业提升软实力的优秀案例。
酒业调整期难以避免的会经历阵痛,就如同新生命的诞生,厂商皆然。有人说未来是酒业大商的舞台,处在阵痛期的企业家们,你们是否作好了迎接机会的准备?
少一些躲闪,多一份从容;少一些畏惧,多一份自信,你的表现关系着你背后的“商业帝国”。
中国酒业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