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之后,“互联网+”成为当下各行业的热词,互联网已渗入到各行各业,包括曾经最传统的白酒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热潮中,被称为“酒界小米”的互联网定制白酒“三人炫”也即将迎来自己上市一周年的时间。此时,三人炫的“8.26最炫兄弟节”的庆典活动也在网络上高潮迭起,受到了网友的热烈欢迎。
“三人炫”是由泸州老窖集团总裁张良、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艺术设计大师许燎源联手打造的一款互联网白酒产品,它于2014年8月26日上市,在酒仙网首发的前48小时就创造了狂卖40吨的销售业绩,其销售量突破100万瓶,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只用了84天时间,创造了白酒行业的“销售奇迹”。在整个白酒业处于度日如年的行业寒冬。“三人炫”为何能取得如此成功? 这需要从“三人炫”的全新营销模式谈起。
“三人炫”是中国一线酒业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产品营销的一个典型,这也是传统酒业品牌首次将互联网营销思维模式贯彻入从产品塑造到销售运营的整个流程中。
互联网营销之好故事:
在互联网时代,好的产品需要有好的品牌故事,没有品牌故事的酒卖就是酒精+工艺。“三人炫”是由泸州老窖集团总裁兼国家级酿酒师张良、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艺术设计大师许燎源联手打造,他们因一个共同梦想——打造一款互联网时代的“白酒界小米”而聚在一起,用自己的专长凝聚在这款产品中。
好的故事带来强传播性,为“三人炫”品牌形象塑造和新媒体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款产品由三位大师联袂打造,在大师对产品品质背书,赢取用户对品质信赖的同时,三大酒界名人本身已具有宣传性和话题性,也就是互联网的宣传特性。
互联网营销之好产品会说话:
互联网让信息不对称不复存在,消费者也更加理性,而好产品是一切的基础。“三人炫”从设计到成品都不走寻常路。当市场上的白酒扎堆设计成红色,绿色,黄色时,“三人炫”酒瓶通体黑色,史诗的厚重感显得格外亮眼,删繁就简,所配的无纺布袋多功能实用性迎来用户好评。其次其2斤的容量定价139元,这样的价格性价比高的令人咋舌。“三人炫”确实是一款高性价比的白酒。
有网友试品后评价,“不要说一百多块的酒里没有,就是四五百块的酒里也没见过这种品质的。”对此,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把三人炫的超低价概括为“一瓶只挣一元钱”。好产品自己会说话,“三人炫”超高的性价比带着对用户的诚心诚意,持续火爆的销量也是用户对好产品口碑相传的反馈。
互联网营销之到用户那里去:
“三人炫”的销售不再采用传统经销商渠道的销售模式,而是完全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推广。它利用酒仙网的电子商务平台,与新时代消费人群直接接轨,开拓出与以往传统渠道及传统产品完全不同的消费蓝海,同时销售降低营销成本还价于民,达到用户和品牌的双赢。
覆盖成本最低,却能让产品以最快的速度覆盖到全国,这只有通过新媒体营销和电商平台才可以做到。拿“三人炫”举个例子,如果没有互联网和酒仙网这样的电商平台,靠线下打到用户视线中,恐怕在半途的空中已是强弩之末了。
互联网营销之与用户共舞:
新媒体营销是是产品在创新传播中的最快路径。作为白酒行业的参与感初体验,“三人炫”在酿造之初就则玩起了酒体“公测”。先让消费者小包装试喝,然后鼓励他们进行各个方面的反馈,最后,由酒仙网把搜集到的数据反馈给泸州老窖方以及包装设计师许燎源。就这样,经过几轮公测后,“三人炫”最终推出了1.0版本。而在互联网线上推广的过程中,也不断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与用户互动,从新鲜有趣的段子到情感的共鸣,还根据用户改变产品意见,并推出了“小酒版”和“尊享版”,不断升级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人炫”用互联网营销方式先筛选出一批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小范围发酵参与感,让口碑产生裂变,影响十万人、百万人更多地参与,同时也放大了已参与用户的成就感,让美好体验形成螺旋扩散的风暴效应,这就是互联网营销的魅力所在。
8.26最炫兄弟节 “三人炫”与用户新媒体再共舞
此次在泸州老窖三人炫上市1周年之际,酒仙网于8月26日特别推出“最炫兄弟节”的有奖活动。“三人炫”以兄弟情彰显“三人炫”品牌理念,“三人炫”与用户在新媒体平台再共舞,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热烈响应。
许多网友纷纷留言回忆自己的校园时光和兄弟情义,并分享给自己的许多好友。网友澄城幸福说:“#826最炫兄弟节#还记得我们一起打拼的时候吗,吃不好,穿不暖,多么艰苦,好日子来了,吃啥都香,穿吗都暖,兄弟们干一杯三人炫,加深一下感情。”网友乱舞琼瑶水面上说:“#826最炫兄弟节#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总少不了酒,朋友、干杯!”截止当前,活动已有3907条直接转发,2247次评论,并且数据还在不断增加中。
新媒体营销 超越 传统营销方式
几十年来,传统营销方式都是将产品独特的卖点传递给消费者,信息到达消费者以后,营销工作就完成了,即使买了以后不好,消费者也只能回去投诉,而没什么办法影响别人。但今天的新媒体营销时代,大众传播的结构已经从单向传播转成DNA的结构,用户从接受者变成了评价、改进、甚至创造者。